主頁 >  專家解碼 >  鼻鼽 (過敏性鼻炎) | 從肺、脾、腎入手 中醫教你3大方法增強體質

鼻鼽 (過敏性鼻炎) | 從肺、脾、腎入手 中醫教你3大方法增強體質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2-06-15

鼻敏感,醫學術語稱之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本病屬於中醫的「鼻鼽」範疇,與肺脾腎三臟有較密切的關係,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為臨床表現。既可常年發病,亦可呈季節性發作,以春冬兩季較為嚴重。

鼻鼽與三臟功能有密切關係

鼻鼽與三臟功能有密切關係

巢元方於《諸病源候論.鼻病諸候》曰:「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揭示此病與肺臟及寒邪有密切關係。按照中醫基礎理論,防治本病需特別注意肺脾腎三臟功能。

  1. 肺開竅於鼻,主氣,司呼吸。若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受風寒侵襲,則肺氣失宣,鼻竅不通。氣不攝津,故津液外泄,鼻流清涕不止。正氣格邪外出,故噴嚏頻作。
  2.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肺氣之充實有賴脾氣之輸布。脾氣虛弱,土不生金,則肺氣亦虛,易為邪襲而誘發本病。
  3. 腎為氣之根,督脈為人身陽脈之總督,腎督二脈相通,陽氣上行,溫養五臟六腑。腎陽虛,溫熙失職,則外邪易從鼻竅、肌膚入侵。

從改善肺、脾、腎入手

從改善肺、脾、腎入手

臨床常見證型如下:

  1. 肺氣虛弱,衛表不固

證候:鼻癢、噴嚏頻作,鼻塞,遇風或天氣變化加重,平素易感冒,自汗惡風,氣短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減。

  1. 脾氣虛弱,清陽不升

證候:鼻塞,鼻癢,清涕稀白量多,面色萎黃,乏力,少氣懶言,納差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緩弱。

治法:益氣健脾,升陽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1. 腎陽不足,溫煦失職

證候:鼻鼽於冬季易發,清涕長流如水,面色蒼白,形寒怕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固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1. 肺經伏熱,上犯鼻竅

證候:鼻癢,噴嚏頻作,流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或見咳嗽,咽癢,口亁煩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加減。

*注意:以上方藥僅供參考,服用前需諮詢註冊中醫師之意見。

天灸治療

中醫教你3大方法改善鼻鼽 (過敏性鼻炎)

本病雖無性命之憂,但接連的鼻水及噴嚏實在令人困擾。《素問.刺法論》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雖然空氣污染容易誘發鼻鼽,但本病的發作與個人體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肺脾腎功能強健,肺能主氣,脾能生氣,腎能納氣,縱有邪客,正氣亦能驅邪外出,不致遷延成痼疾。因此,日常護理及增強體質亦不容忽視。

  1. 飲食上宜溫不宜寒: 本病以虛、寒證較為多見,應少吃生冷,寒性的水果如西瓜、香蕉、雪梨等亦應避免。平日以熱食為主餐,養護脾胃陽氣。此處推介一食療:黃芪山藥粥,黃芪10克、山藥20克、大米適量,洗淨,加水煮沸後,以小火熬成粥。每周一次。
  2. 按摩紓緩: 鼻鼽發作時,可配合按摩紓緩。搓熱雙手,按摩鼻旁的迎香穴,上推至山根,反覆來回20次,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早晚各一次,可溫通經絡,疏通鼻竅。
  3. 天灸治療: 虛寒體質者亦可考慮天灸治療。天灸是運用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則,在冬夏特定日子,把辛溫藥物敷貼在穴位上,藉此激發陽氣,調整經絡氣血,改善體質。

鼻鼽是一種慢性及復發性疾病,臨床上表現多端,中醫治療需辨清寒熱虛實,有無兼夾外感。部份病人更可併發鼻竇炎、鼻息肉、哮喘等病。病情嚴重者應及早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師陳安琪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535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