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天氣凍就肩頸腰關節痛!中醫教你4招預防 推介2款秋冬養生食療+11款保健合時食物

天氣凍就肩頸腰關節痛!中醫教你4招預防 推介2款秋冬養生食療+11款保健合時食物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4-11-10

天氣凍就肩頸腰關節痛!中醫教你4招預防 推介2款秋冬養生食療

近日天氣漸涼,原來不知不覺已踏入秋天,氣侯乾燥,我們應為秋冬做好什麼準備來適應變化多端的大自然呢?從古時古人養生已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其實意思就是在秋冬季的時間「養陰」,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養生並不複雜,而是一種古人留下能較好適應大自然變化的生活習慣。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與人體

從黃帝內經中,我們得知原來秋天與肺相關,而冬天與腎最相關。秋天特性是收斂肅清,氣候乾燥。燥易傷津液,同樣易傷肺。皮膚及人體的黏膜組織最易受影響,故我們於秋天時皮膚及眼鼻咽喉易乾燥,甚至大腸黏膜水份亦會減少,致容易發生便秘。冬天陰氣較盛,氣候較寒冷,寒邪致病容易形成陽氣受損,身體出現寒象,「凝滯收引」,氣血不通的症狀,如四肢冰冷、腕腹冷痛,關節疼痛,肢體屈伸不利。

另外,寒氣通於腎氣,寒邪最易傷腎,腎陽受損亦容易引致水液代謝功能失常,如出現夜尿增多或下肢水腫症狀。而整體來說,秋冬天易引致慢性疾病復發,如哮喘、鼻敏感、濕疹、一些嚴重疾病如冠心病、中風以及情緒亦容易低落,故秋冬養生重於養陰養肺腎。故此,以下從不同角度分享一些養生秘訣,供大家參考。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精神調養

秋冬天日照時間短,天氣寒冷,人體活力下降,容易感覺困倦,精神容易萎靡不振,寒冬時節不少人情緒變得憂鬱,故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活力,中醫角度上身體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當心情不好,當然不願活動或甚胃口欠佳,這時要認知情緒的變化,以身體行動去影響及改變心情,要出外走動活動,多接觸陽光及大自然。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起居作息

秋冬季是相對寒冷的季節,寒氣容易引起氣管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誘發許多慢性病的復發,甚至刺激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所以一定要時刻注意保暖,尤其是身體一些「凹陷」的位置如肩頸、腰以及四肢關節,大部分這些凹陷的位置都像洞穴或碗一樣,能藏或盛載東西,較容易藏邪氣於此,故肩頸,腰及關節易因風寒濕邪滯留,而引起痛症發生。所以,這些位置需適當保暖擋風,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尤其是冷暖變化不敏感的都市人,更要注重這些細節。除了穿著足夠的衣服外,也可以貼暖貼於胃/背,甚至泡足,預防好發疾病以及宿疾的復發。另外,作息方面要順應自然,秋天應早睡早起。冬天則早睡晚起以待日出,可保持身體溫暖,避寒避風,減少疾病發生,並有利於陽氣的儲存和陰精的積蓄,對健康有益。

太極好處|港大醫學院研究揭太極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睡眠質素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運動

秋冬雖然氣候寒冷乾燥,但仍然要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堅持運動鍛鍊。可選擇節奏舒緩、動作舒展的室內或室外運動,例如跳舞、太極、八段錦、瑜珈、快步走。避免過於劇烈、過度出汗,否則違背冬天萬物斂藏之性。冬天的晨起運動不宜起得太早,可以晚一點等日出後再外出較好。年長體弱者應避免在大風、大雨、大寒、大霧中外出運動,在這種環境下運動,反而有害健康。秋冬時容易因寒冷致肌肉筋骨緊張而受傷,故做運動以前,記得要做好熱身和拉筋。

簡單呼吸運動:

練呼吸5-10分鐘,期間可閉目養神,專注於呼吸。在安靜及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正坐或站立,雙腳距離與肩平行,以鼻吸氣,用口呼氣,注意呼吸必須慢,靜細以呼吸時自己聽不到自身呼吸聲為度及節奏需均勻。能調整自身呼吸,鍛練肺功能,放鬆和擴展呼吸參與的肌肉,同時放鬆心情。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穴位按摩

秋冬季宜養肺腎,秋冬常用的保健穴位是肺經、大腸經、腎經和膀胱經穴位,如尺澤、合谷、太溪、承山、腎兪等。

推薦穴位:尺澤(肺經合穴)

功效:補肺補腎

位置:屈肘,於肘橫紋處觸到一條大的筋腱(肱二頭肌腱),穴位於筋腱的外側(橈側)凹陷處。

做法: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溫柔地按壓打圏2-3分鐘,左右手皆可。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飲食

秋季相宜飲食:以潤肺生津、滋陰清熱為主
  • 食材:白蘿蔔、梨子、白木耳、蜂蜜、黑芝麻、甘蔗、山藥等,減少辛燥之物的攝取
冬季相宜飲食:以滋陰補陽為主
  • 食材:黑豆、黑芝麻、核桃、栗子等

滋補老火湯嘌呤含量高易致痛風? 營養師拆解健康陷阱

秋冬保健貼士|秋冬食譜

#1 百合雪耳蓮子紅棗羹
  • 材料(2至3人分量):雪耳半朵 雪梨半個 鮮百合100g(1個)/乾百合20g 蓮子20g 紅棗3粒
  • 製法:雪耳泡發剪開;紅棗、雪梨去芯切塊。然後將其餘材料洗淨,便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加適量水,煲滾後,轉調細火煮一小時。
  • 功效:潤肺生津

#2 栗子黑豆烏雞湯

  • 材料(2至3人分量):栗子10粒 烏雞半隻 黑豆40g 杞子10g 紅棗3粒 龍眼肉5粒 薑2片 鹽適量
  • 製法:黑豆浸泡一小時。將烏雞洗淨切件,汆水備用。然後將其餘材料洗淨,便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加適量水,煲滾後,轉調細火煮兩小時。
  • 功效:平補腎陽,補益氣血

以上資訊只供參考,應跟據自身情況作適當調整,如有疑問,應盡早尋求醫生建議或到中醫診所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高永樑 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807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