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鎂的好處|身體可自行製造?缺鎂症狀有哪些?必知鎂的功效:或可改善緊張焦慮等

鎂的好處|身體可自行製造?缺鎂症狀有哪些?必知鎂的功效:或可改善緊張焦慮等

CancerCare.hk
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平台
日期: 2025-01-03

鎂的好處|身體可自行製造?缺鎂症狀有哪些?必知鎂的功效:或可改善緊張焦慮等

近期一款賣斷市的「鎂鹽餅」在社交平台Threads獲得超高討論度!這款按摩產品含有鎂鹽成分,很多人都被它放鬆肌肉、舒緩壓力及助眠等功效而吸引,關注度十足。

其實「鎂」是人體必要的礦物質,對健康確實有很多好處,既可加入不同護膚產品外用,市面上不少營養補充品也會加入這種營養素,一起來了解下它的神奇之處吧!

不可缺少的鎂元素

除了維他命、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素,其實維持身體細胞和器官功能健康,亦必須要補足各類礦物質,而人體對7種「主要元素」的需求相對較大,包括鈣、氯、鎂、磷、鉀、硫及鈉。與維他命一樣,礦物質無法由身體自行製造,必需依靠飲食來攝取。而當中至關重要的礦物質——鎂(Magnesium),輔助維持人體的多種生理功能,包括蛋白質合成、維持肌肉和神經功能、保持骨骼健康、血糖及血壓調節等等。

人體為甚麼需要鎂?

不說不知,原來人體必須要鎂來製造DNA和RNA。若攝取鎂不足,身體肌肉及神經傳導會受影響,因而可引致疲倦、虛弱,甚至肌肉痙攣、心律不正及冠狀動脈痙攣等等問題。一般成年人體內約含25克鎂,當中大約50%至60%存在於骨骼中,其餘大多存在於軟組織中。

咖啡咖啡因比較|Cappuccino/Latte/Espresso/Mocha/Drip Coffee咖啡因含量一文認清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成年女性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 220 毫克,而成年男性每天的攝取量則不少於 260 毫克。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對鎂的吸收力或會減少,若經常高脂高糖飲食、喜歡飲酒或咖啡因飲品,例如咖啡、濃茶,或是患有腸道問題、二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受利尿劑、抑酸劑等藥物影響,皆容易導致身體鎂含量不足。

鎂的功效|支持心血管健康

身體缺乏鎂會對心肌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心律不正,增加患上中風、心臟病的風險。衆多研究亦指,補充鎂可能有助維持血壓穩定,減少心臟病。值得注意,部分高血壓患者需服用利尿劑藥物改善病情,有機會導致體內鎂含量不足,因此應考慮在飲食方面增加攝取。

至於在預防中風方面,曾有一項刊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 針對合共241,378 名參與者進行的 7 項試驗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日常飲食中額外補充 100 毫克鎂,可降低8%的中風風險,當中以預防缺血性中風的效用較為顯著。

此外,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鎂會影響葡萄糖的代謝途徑,若缺乏鎂會影響自身調節血糖的能力,引發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若本身已患有糖尿病,由於腎臟葡萄糖濃度會升高,會導致尿量增加,加速鎂流失,繼而可能加重病情。隨後亦有衆多研究指出,鎂可能有助增强胰島素敏感性,為改善糖尿病帶來新機會。

鎂的功效|提升肌肉與骨骼質量 減少肌肉痙攣

經常運動的健身族或運動員,相信對鎂補充劑不會陌生,因為鎂有助促進蛋白質合成,是增加肌肉及提升運動表現的理想營養素。

而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肌肉容易加速流失,引發肌少症、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等。曾有一項針對18至79歲女性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膳食鎂攝入量,可能有助減少與衰老相關的肌肉損失並加強腿部爆發力,增加骨骼肌質量。

部分年長人士經常受到腿部抽筋、肌肉酸痛的問題影響,當中的原因也可能與身體鎂含量不足有關。由於神經信號的傳導主要依賴鈣,而控制鈣離子進出細胞的關鍵是鎂。鎂負責調節細胞內的鈣濃度,確保神經信號正常傳遞。當攝取鎂不足,就可能導致鈣離子在細胞內積聚,引發肌肉和神經緊繃等問題。

糖尿病原因|睡眠不足易患糖尿病?營養師拆解8款助眠食物+8款高糖食物

鎂的功效|補充鎂或可改善緊張焦慮

除了以上提及的功效,鎂亦參與血清素製造與褪黑激素分泌的過程,能夠促進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因此在放鬆腦部神經、減少焦慮情緒方面也有一定的效用,或有助提升睡眠質素。

如何從日常飲食補充鎂?

既然缺乏鎂會對身體產生諸多影響,我們必需注意從日常飲食中補足,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
  • 種子類:如南瓜籽、奇亞籽
  • 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
  • 堅果類:如腰果、花生
  • 豆類:如毛豆、黑豆
  • 全穀類:如麥片、糙米
如有需要,也可考慮直接服用營養補充劑來補足鎂元素,維持整體健康。

了解更多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www.cancercare.hk

延伸閱讀:

  1. 防癌飲食 | 健康飲食緊記「五補五戒」!5類食物多吃增致癌風險
  2. 抗癌飲食|認識4大黃金營養素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6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