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2-02-20
簡介
腳臭是由於足部多汗,令皮膚角質層浸軟,被細菌分解而發臭。
病徵
腳部發出臭味。
高危人士和成因
腳掌上約有200萬條汗腺,每天分泌約500毫升汗水。如果所穿的鞋襪不透氣,加上腳汗,濕熱的環境便成為細菌的溫床,而細菌在分解汗水的過程中會產生異味,形成腳臭。
預防
- 保持雙腳衞生、乾爽:
- 穿著棉質及通爽透氣的鞋履或涼鞋。
- 每天更換及清洗襪子。
- 避免每天穿著相同的鞋,讓鞋履有足夠時間風乾,即可保持雙腳乾爽,減少細菌滋生。
- 使用除腳臭噴劑:
- 含有殺菌(如Triclosan)及抗真菌(如Tolnaftate、Undecylenic Acid)成份的噴劑,能減少細菌滋生。
- 部份噴劑加入止汗成份,只需於每天穿鞋前噴於雙腳,其止汗成份能減少腳汗分泌,令腳部保持乾爽,從而減少細菌及真菌滋生,減低腳臭形成的機會。
治療
腳臭之外,如腳掌或腳趾間的皮膚出現發紅、脫皮或痕癢等徵狀,則有可能是其他皮膚病,如香港腳等的先兆,應立即找醫生作適當治療,或諮詢藥劑師。
季節性
通常於夏天較嚴重。
1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