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2-11
簡介
根據2008年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胃癌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2008年死亡人數高達625人,是本港的第四號癌症殺手。胃癌患者以長者居多,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較高,自1998至2008的十年內,每年發病人數平均超過1,000人,但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病徵
早期:
- 飽脹不適;
- 上腹部隱痛;
- 噯氣;
- 噁心。
後期:
- 胃痛;
- 嘔吐;
- 吐血;
- 大便呈黑色;
- 消瘦;
- 貧血症狀;
- 食慾不振。
高危人士和成因
- 於日常生活中攝取過多致癌物質;
- 經常吸煙;
- 進食含過多鹽分或經醃製的食物;
-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
- 曾感染幽門螺旋菌;
- 近親患有胃癌的人。
預防
- 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 多吃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
- 儘量少吃醃製食物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食物。
治療
外科手術:對於癌細胞仍停留在胃黏膜階段的早期胃癌,醫生可以在內窺鏡上加上手術電刀,將黏膜表層的癌變組織完全切除,這技術又稱為「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
若胃癌已不屬早期,或要進行外科手術,割除部份或全個胃部。手術後,胃容量減少會影響食量,如手術切除幽門,便有機會引起膽汁倒流等問題。
化學治療:化學治療是利用抗癌藥物去制止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現時化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與傳統靜脈滴注兩種。傳統滴注容易導致靜脈發炎,而且需時較久,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構成不便。此外,化療藥物在滴注入體內時已是具活性的藥物,所以副作用較嚴重。
對於晚期胃癌患者,現時較常以口服化療藥物取代傳統滴注代療藥物,由於藥物在吞服時並無殺死癌細胞的藥性,當藥物於到達癌細胞後,再被轉化成具抗癌藥性的藥物,繼而殺死癌細胞及消滅腫瘤。口服化療藥物能減少對健康細胞的副作用,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1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