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科百貨 >  及早認識痴呆症 社區支援為家屬減壓

及早認識痴呆症 社區支援為家屬減壓

idalam
編輯: idalam
日期: 2011-01-01

「那位七十歲婆婆95年證實患病,多年來由丈夫親自照顧,他更跑馬拉松強身,後來太太出現幻覺,丈夫拒絕給太太服藥,還笑說:『唔緊要,佢偷野我會係隔離阻止佢,佢懷疑我有外遇,我咪日日早d返屋企…』直至幾年前,婆婆的丈夫病逝,婆婆由其妹妹照顧,她才發現姐夫十多年來照顧婆婆無微不至,因為婆婆每晚都係起牀十多次…」這是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林翠華教授,出席「關心家中長者,認識老人痴呆症開心同樂日」記者會上,分享她執業以來的最感人故事,由此可知患者的家人在照顧上承受不少壓力。

「關心家中長者,認識老人痴呆症開心同樂日」記者會


是次活動由香港精神科醫學院-老齡精神科臨床分組、椿齡智研學會、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合辦,希望透過舉行《我的摯愛》填詞大賽,喚醒大眾對早期老人痴呆症的認識和關注,同時提高病者家人對有關社區專業支援的了解,紓緩他們在照顧病者的壓力。除林教授外,與會者包括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 持續照顧專業服務主管呂幗英小姐、黃惠康醫生、劉家獻醫生,以及宣揚填詞大賽的藝員黎燕珊、唐寧及黃文慧等。



有關老人痴呆症

老人痴呆症是指老人的腦部功能出現衰退現象,包括智力、記憶力、抽象思維及方向感,目前以「阿氏老人痴呆症」最為普遍。劉家獻醫生表示一般病情可以分為三個級數,包括輕微、中等及嚴重,他說:「患病初期是記憶力有輕微衰退,及至中期,患者對日常生活的節奏會出現顛倒,如半夜三更會起牀為子女煮早餐準備上學,事實上他們的子女早已長大成人,到後期,患者在認知上出現問題,如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不知口渴、肚餓,這個時候患者需要高度照顧,在日常起居上,往往對家人構成沉重壓力。」


藥性、非藥性治療雙管齊下

對於病者家屬對老人痴呆症未有足夠了解,黃惠康醫生強調家人要接受家人長者患病,而且要學會如何一起生活,作出相應配合,他說:「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寫下一些提示卡,調校好鬧鐘提示病人吃藥、出街時候為他們安排寫有聯絡方法的手鈪或卡片,以防萬一。」目前,有幾款藥物對病者在腦部退化上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他們在某段時間可以暫停失去記憶力,相對而言,算是賺了多點時間。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林翠華教授

林翠華教授(左圖)強調,以藥性、非藥性治療雙管齊下,對此病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1. 藥物協助
2. 環境刺激
3. 日常腦部功能的訓練


主動尋求社區專業支援

呂幗英小姐表示,家人主動尋求社區專業支援其實好重要,當大家懷疑家中有長者患有老人痴呆症,可以到聖雅各福群會接受免費初步評估服務,「我們設有轉介服務,讓他們盡早接受治療。」呂小姐說,另外,機構更為家屬設立訓練工作坊,讓患者家人及早了解患者病情的轉變,作出相應準備。而日間訓練中心,提供現實導向、懷舊治療等活動,既讓患者延緩退化的速度,更能為其家人紓緩照顧病人的壓力。



想了解更多,請按此登入

Text_Ida(WOW me!)


04.06.2010

71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