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落地時,足跟疼痛劇烈,甚則不能行走,但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續漸緩解」。相信受足底跟膜炎影響的人群對上述典型的症狀不會感到陌生。
足底跟膜炎為常見的痛症。高危險因子包含(1)過度使用、(2)體重過重、(3)先天性扁平足或高弓足及(4)身體退化等因素。其中與退化因素密切相關,足底跟膜炎發生的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當年紀越大,腳部肌肉、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因此足底筋膜炎常好發於40歲之後。
人體約60%的重量落在腳跟,這也是足底筋膜最容易受損的地方。體重過重,運動、步行、站立過度時,使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足底筋膜就必須承受多餘的壓力,造成勞損,日久產生無菌性炎症,而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
中醫治療足底跟膜炎主要以針刺治療為主,可疏通局部之氣血,加強足跟之血液循環,加強營養,同時帶走代謝廢物,「通則不痛」。一般來說針刺後疼痛都有明顯改善,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適量運動固然重要,但也應因應自己的年齡、體重、關節健康情況等選擇不同類的運動。」近日於門診遇到的足底跟膜炎患者,唯數不少都是希望控制體重而勤於做運動的患者,而他們的共通點是:體重過重而選擇以跑步作為減重的手段。鍾醫師希望強調的是,運動當然對身體有益,但對於過重的患者來說,「懂得選擇適合的運動更為重要」,跑步此運動對於膝、踝關節,足跟等都會造成較大的壓力,造成很多時候出現「體重未有明顯下降而下肢各關節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疼痛」。
因此,建議對於有減重要求的人士,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例如,游泳、踏單車、水中跑步等等,消耗熱量的同時亦可保障關節健康,而非盲目劇烈運動,日久對關節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害。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