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蚊叮蟲咬|引起皮膚紅疹痕癢 有可能演變成慢性濕疹!中醫拆解原因、高危一族及治療方法

蚊叮蟲咬|引起皮膚紅疹痕癢 有可能演變成慢性濕疹!中醫拆解原因、高危一族及治療方法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3-08-10

蚊叮蟲咬|引起皮膚紅疹痕癢 有可能演變成慢性濕疹!中醫拆解原因、高危一族及治療方法

夏日天氣炎熱,加上多雨潮濕,容易招惹蚊蟲滋生。我們偶爾都會被蚊蟲叮咬,皮膚可見輕微紅腫、痕癢、疼痛,通常過幾天會自行消退,皮膚會完全復原。可是,有些人可能只是被蚊蟲叮咬一下,卻誘發身體的強烈反應,叮咬處周圍的皮膚會演變成經常發紅、痕癢、滲液的濕疹,甚至濕疹蔓延至身體各處,困擾身心。

真實個案:蚊蟲叮咬後引起皮膚紅腫、痕癢

記得曾經遇過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士,來看診時頸項、手腳、腹部和腰背都有片狀皮膚紅疹、痕癢、滲液、脫屑的濕疹問題,屢醫不效,濕疹影響她的外觀、睡眠和心情。

她憶述自己最初出現濕疹的時候,是在一年多之前。她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到郊外行山,中途被一隻不知名的昆蟲叮咬了一下右邊小腿,起初皮膚表面只是有點紅腫、痕癢,她於是在患處點了些止痕藥水,覺得一會兒後皮膚應該會好轉。可是過了一個星期,患處仍然是發紅、痕癢,她覺得不對勁,於是去看醫生。醫生處方了一些抗過敏的藥膏和外用類固醇,她在塗藥的時候皮膚的紅、痕有所減輕,但是不塗藥時皮膚狀況依舊,而且她開始發現另一邊腳亦開始出現濕疹的問題。

玫瑰痤瘡藥膏成分知多少!

在這一年多內,她的濕疹問題似乎不斷蔓延,皮損愈來愈多,遍及全身。她除了有看西醫,也有看中醫,她看過很多個醫生/醫師,也試用過不少外用藥膏、藥水,但濕疹病情仍沒多大起色。不適症狀加上難看的皮膚外觀,以及濕疹不斷蔓延、屢醫無效的挫敗感,令她身心受盡折磨。由於心情欠佳,往往令慢性濕疹的病情更加反覆,用患者的話說「有時真的醫到有點絕望,完全看不到曙光」。

為甚麼患者只是被蚊蟲叮咬一下,就演變成反覆不癒的慢性濕疹?原來跟患者本身的體質有關。不是這種體質的人,鮮見有這種問題。體內火盛、濕多的人,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欠佳,身體容易出現炎症,免疫系統紊亂。這些人當遇上像感染(臨床上有不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日後出現持續皮膚濕疹)、蚊叮蟲咬等誘因,容易誘發過度激烈的炎症反應,有機會演變成異位性皮炎。脾胃運化不良會助長皮損持續發生,令濕疹向「慢性」、「頑固」、「時好時壞」的方向發展,如不及時糾正身體狀態,皮損便有機會蔓延,不可收拾。

蚊叮蟲咬|哪些人屬高危一族?

至於哪些人容易有上述的問題?理論上,本身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較容易有炎症),睡眠不足者(缺睡易致陰虛火旺),經常進食辛辣溫燥等「熱氣」食物者,較易遭殃。臨床上還有一種更常見的情況,就是經常精神緊張、常常焦慮不安的人,情緒容易惹激者。當一個人經常處於「戰或逃」的高度戒備狀態時,各種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經常處於高水平,身體就容易將普通的刺激誤判為嚴重的威脅,結果便是引起過激的敏感反應,免疫系統經常被激活,便有機會使皮膚出現紅疹、痕癢、滲液、乾燥、脫屑的炎症表現。以中醫的說法,這與心火、肝火、鬱熱、血熱、血燥等有關係,視乎臨床具體情況判斷。以上述女患者的情況,她平時愛吃煎炸濃味的食物,為人焦躁性急,又常多夢早醒,舌邊尖紅,都屬於心火、肝火偏盛。

中醫保健

蚊叮蟲咬|中醫分享常見治療方法

這類患者一般需要的中醫治療,核心為清熱,不過這個清熱不是指飲涼茶、吃龜苓膏的意思。隨便飲用涼茶、吃龜苓膏是不能解決慢性濕疹問題的,而且會損傷脾胃,招致脾胃虛寒。慢性濕疹的清熱,是清「血熱」,具體為減少微絲血管擴張、增生、消除血液中容易誘發炎症的因素等,常用中藥包括生地黃、玄參、赤芍、牡丹皮、紫草、水牛角等。中醫的清熱法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清虛熱等具體方法,而且清不同臟腑的熱有不同的用藥,不能亂來。

咽喉炎

除清熱外,這類慢性濕疹患者必須固本,特別是調理脾胃、祛濕,實際上牽涉改善消化道內的微生物生態,調整免疫系統,減少誘發過敏反應。臨床常用中藥包括淮山、白朮、茯苓、扁豆、薏苡仁等。療程長短需要視乎罹患濕疹時間有多長、病情是否嚴重、之前有否誤治、病人是否願意配合養生調護。一般而言,醫治慢性濕疹都需要多月的連續用藥調整臟腑機能,患者需要努力堅持。上述那位女患者,經過半年多的調治,皮膚逐漸恢復正常。

濕熱型慢性濕疹中醫治療的正面反應,通常並不是快速止痕,而是患者會觀察到皮膚紅疹逐漸減少,皮膚滲液出水逐漸消失。隨著炎症反應減輕和發作頻率減少之後,痕癢會逐步改善。至於皮損及皮膚色素沉著的問題,會隨皮膚新陳代謝康復。患者需要留意要對慢性濕疹問題有正確認知,不要誤信網上資訊,勿過份憂慮病情,嘗試釋懷,要保持充足睡眠,少食生冷、油膩、煎炸,以及糖份高的食物,及學習正確護理皮膚。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5419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