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熱,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宜適度清涼消暑解熱,因此對健康狀況正常的人來說,適量食用屬性清涼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綠豆、綠茶等都是可以的,有中和寒熱,改善感暑不適的功效。
說到清涼食物,不可不提涼茶。涼茶是嶺南地區的飲食文化,但同時涼茶由於是由不少中藥和地方草藥製成的,因此也算作藥物,在服用時就要講究體質和病情。
香港位處嶺南地域,夏天的氣候多數炎熱潮濕多雨,瘴氣較盛,身處其中容易感暑、冒濕,常見症狀包括身熱困重、頭墜頭脹、脘痞惡心、腹瀉便溏等。以前的人們多以務農為生,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沒有冷氣、雪櫃等電器設備,受環境暑濕影響較多。長時間身處烈日當空下,感受暑熱、暑濕難免。正因如此,當地人慢慢養成愛好飲涼茶的飲食文化,利用涼茶的寒涼之性,紓緩感暑冒濕而致的不適。
時移世易,氣候變遷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會對我們的身體狀況構成影響。雖然現在夏天看似愈來愈悶熱,極端天氣狀況增多,但我們的起居作息亦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在大都市、室內活動顯著增加、戶外勞動減少、歎冷氣、喝凍飲、缺乏運動鍛鍊、缺乏充足睡眠,都會影響身體狀況。即使在炎炎夏日,亦不乏因過食生冷而招致脾胃虛寒,或因長時間歎冷氣缺乏鍛鍊而造成氣虛、陽虛者。這類身體不熱、不壯實之人,並不適合飲用涼茶,過用寒涼有機會帶來不適。
中醫理論認為人以陽氣為本,有一分陽氣,便有一分生機。陽氣是維持生命、促進生長發育、保持動力、積極的物質基礎,各種身體機能皆需要陽氣才能正常運作。長期濫用性質寒涼的涼茶,會導致陽氣虛衰,陰寒偏盛,身體機能會出現衰退,亦會妨礙氣血的生化和運行,令身體變得虛寒。
身體虛寒的徵兆,包括怠倦乏力、軀幹及四肢冰冷、喜熱畏寒、面色蒼白、少氣懶言、精神萎靡、胃口欠佳、大便稀溏等。肺臟虛寒,可致涎多咳喘;心臟虛寒,可致胸痹浮腫;脾臟虛寒,可致腹瀉吐涎;肝臟虛寒,可致脹滿筋萎;腎臟虛寒,可致骨枯水腫。寒阻經絡,可致筋骨關節僵硬冷痛;婦人胞宮虛寒,可致經閉不孕;男子精竅虛寒,可致陽痿精少。總括而言,陽虛會導致生命力量的下降,令身體趨向衰敗。
當然,如果只是偶爾「飲錯」涼茶,並不會對體質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多可能只是肚痛泄瀉一下,或者是有點輕微喉嚨痕咳罷了。要小心的是那些肆無忌憚,頻繁習慣飲涼茶的人,特別是自己經常感覺很「熱氣」,但不斷飲用涼茶也彷彿不見效,甚至覺得自己體力及精神愈見不支者,建議他們最好是向專業中醫求助,辨清寒熱虛實,以免誤治。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