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東京奧運會運動員給我們的啟示

東京奧運會運動員給我們的啟示

廖嘉敏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日期: 2021-08-12

東京奧運會運動員給我們的啟示

東京奧運在剛過去的星期日正式閉幕,我們見證疫情無阻各地運動員竭力於不同賽事上打破極限。除了令人振奮的港隊佳績外,更令筆者感動的是今屆出現一些時刻讓大眾更理解和關注運動員的精神健康。先有美國體操女王比拉絲(Simone Biles)在體操團體賽中途以心理健康為重退出賽事,後有「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分享她在比賽中學懂愛惜自己。

運動員是個講求完美的職業,在賽事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要精準無誤,一有差池便會失分失獎牌。而且,優秀的運動員多被讚揚「心理質素高」,這也意味著運動員沒有太多空間承認壓力或表示「不OK」。比拉絲直接坦白地以心理原因來解釋退賽,而非「身體受傷」等大眾較易理解或接受的說法來招架,正正還精神健康一個名正言順的身分。看不見身體上出現傷痕,並不等於內心沒有淌血。

慎防長期受壓拖垮身心健康

自小我們便學會相信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是懦弱膽小的表徵。即使內心已負荷過重,仍慣性地強裝「我無事」,卻不知不覺間在日久積累的壓力下拖垮了身心健康。對於比拉絲的退賽決定,筆者看到的是她展示了非常重要的心理質素,也就是自我關愛:她超越外界對精神健康的標籤所限,坦誠地確認自己的內在需要並適時照顧自己。她提醒了我們,運動員也是人,跟我們所有人一樣,會經歷難難的時刻和思緒。而且,當覺察自己正處於這種狀態時,可以仁慈地善待自己,給自己時間整頓好再出發,免得陷入更大更深遠的身心傷害。

調整好心態 再重新出發

能夠輕放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除了勇氣,還需要智慧去看清什麼才適合當刻的自己。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透過比別人優秀而建立自尊,不論在外表、學業、工作、賺錢能力等方面都力求比別人高一籌,就連找個伴侶或生個孩子都追求外界所定的條件。臨床工作上,經常看見因為未能滿足別人的期望和標準而困擾不堪的故事。即使一些客觀看來成就已很不錯的人,也經常活在「我未夠好」的不安裡,擔憂要是不再進步便等於自己失敗無用。比拉絲在重要關頭前、眾人的目光下,辨清她的身心健康比爭取獎牌對於當刻的自己更為重要,這正體現了更高層次的自我價值感。這邊廂,我們的香港代表李慧詩經歷了凱林賽失誤、復活賽危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難以想像。然而,她於挫敗時刻調整心態,照顧自己,最後摘下爭先賽銅牌,充份有力地闡釋了她的體會:「要愛惜自己多些,才有氣力向前走,原來自己可以成為最愛自己的人」。

在成長的過程裡,我們又有沒有機會檢視一下自己的價值是否只建基於別人的肯定呢?不能走上頒獎枱的時候,能否依然肯定自己的存在呢?未有別人給予掌聲的時候,能否依然為著我是我而感到安穩自在呢?奧運會雖然已落幕,但運動員給我們的提醒,卻足以滋養多年,甚至一生。

194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