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濕疹治療|中醫解構濕疹誘因、3種濕疹證型及改善方法

濕疹治療|中醫解構濕疹誘因、3種濕疹證型及改善方法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2-11-02

近日天氣乾燥,皮膚也變得乾燥痕癢,有些急性濕疹患者的的症狀會因為天氣轉涼快和乾燥而減輕,但是有更多慢性濕疹患者的症狀因乾燥的天氣而加重。這是與個人體質和發病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中醫談濕疹:常見症狀及發病因素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特點是對稱分佈,急性期劇烈痕癢,抓破後流滋、糜爛。皮損可多形性,有紅疹、丘疹、水皰、流滋、結痂並存。可泛發於全身任何部位。部分患者反復發作,迁延不愈易成慢性,皮膚變得肥厚粗糙,或呈苔蘚樣,常附有鱗屑,皮膚痕癢伴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如皮損受細菌感染,易出現化膿情況。雖然這個病沒有傳染性,也不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但是患處在皮膚表面,影響美觀,每易令別人誤解,影響社交和自信心,引發患者心理不適。

濕疹發病的因素並不單一與濕相關,其病因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內因包括先天稟賦的過敏體質、脾失健運、精神緊張、內分泌紊亂、勞累、失眠等,外在刺激因素包括動物皮毛、花粉塵蟎、日曬、寒冷乾燥或炎熱潮濕天氣、多汗、衣物纖維摩擦、化妝品、飲食不節等。內外因相搏,風、濕、熱郁於肌膚發為濕疹。

新冠後遺症|長新冠徵狀:咳嗽/腦霧/疲倦乏力?中醫分享調理及食療建議+宜忌

中醫談濕疹:3大證型和食療推介

治病求本,中醫治療濕疹是針對患者體質和臨床症狀來辨證施治的,可分為三種證型。

1. 濕熱並重:濕疹伴身熱口渴,心煩怕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治以清熱利濕止癢,藥物可選用蒲公英、馬齒莧、黃柏、苦參、土茯苓、淡竹葉等加蒺藜、徐長卿。

  • 食療:馬齒莧、白茅根各30克加半升水煎30分鐘代茶飲用。
2. 脾虛濕困:濕疹伴腹脹便溏,神疲乏力。治以健脾利濕止癢,可用薏苡仁、砂仁、茯苓、白朮等加荊芥、地膚子、白鮮皮。
  • 食療:生、熟薏米各15克,白扁豆、蓮子、芡實各10克加1升水煲粥。
3. 血虛風燥:濕疹反復發作,病程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或皮損粗糙肥厚,劇癢難忍。治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可用首烏、當歸、川芎、地黃、白芍、丹參、雞血藤等加防風、僵蠶、蟬蛻。
  • 食療:何首烏、丹參各5克,生地黃10克加250毫升水煎15分鐘飲用。
另外,採用中藥熏洗或直接濕敷患處,止癢和治療效果也很好。

中醫談濕疹:濕疹患者必知日常護理

日常護理

  1. 濕疹患者應保持皮膚滋潤,和小心護理皮疹,並緊記找出致敏因素,應避免接觸致敏物品。
  2. 保持心情開朗,睡眠充足,注意多進食健運脾胃食物,忌食辛辣、蝦、蟹、鵝、牛、羊肉等發物,亦應忌食香菜、韭菜、芹菜、薑、蔥、蒜等辛香之品。
  3. 濕疹發作時忌用熱水燙洗,可用冰水沖洗或冷敷患處以舒緩症狀。避免用刺激性沐浴露或消毒藥水洗澡。忌搔抓皮損,以防細菌感染。
  4. 濕疹患者發作初期,病向淺中醫,應積極治療,避免發展成慢性濕疹。

淺談中秋節氣及養生方法

撰文:李佩霞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治療:內科、針灸科

專科培訓:醫管局中風培訓證書

醫管局實用老年病學證書

仁濟醫院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362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