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胃痛能吃中藥?中醫如何養胃?中醫教你3大胃痛防治重點

胃痛能吃中藥?中醫如何養胃?中醫教你3大胃痛防治重點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4-12-19

香港生活節奏急速,飲食不定時,精神壓力大,不少人都深受胃痛問題困擾。而胃痛往往只是一個表徵,成因各不相同,但可能上消化道出現問題的一個警號。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胃痛的其中一個常見成因,如果長時間忽視不理,甚至會演變成癌症或胃穿孔等嚴重疾病。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 →異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胃癌

慢性淺表性胃炎 →糜爛性胃炎 →胃潰瘍 →胃出血、胃穿孔

胃痛處理不善,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部分萎縮可以改善及逆轉,但若演變為腸上皮化生,則通常難以逆轉。而出現異型增生後,輕度異型增生仍可逆轉,但重度者易轉變為癌。尤其對於一些有胃癌家族史、食物營養單一,常食熏製或醃製食品病人,需要警惕腸上皮化、萎縮及異型增生向胃癌發展的可能。

若演變糜爛性胃炎,則需要留意,處理不善,出現嚴重潰痬及消化道出血就可能需要胃鏡或手術治療。所以大家決不能輕視胃痛問題,應該提早預防治未病。

藥物回收地點-過期藥物該處理-全港藥品回收地點一覽-萬寧回收藥物計劃-藥勿胡亂棄-香港-九龍-新界-離島-回收箱地點

現代西醫治療胃痛,通常對症治療,如患者感染幽門螺旋菌(HP),一般採用三聯療法,以高劑量質子泵抑制劑(PPI)配合兩種抗生素治療。如果因為胃酸引起,則通常以抑制胃酸的藥物及止痛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代替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進行治療。

從中醫角度理解,胃屬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痛初期在氣分,遷延日久,則深入血分。清代名醫葉天士於《臨證指南醫案》有云:「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氣分胃痛以脹痛為主,痛無定處,時痛時止,噯氣或矢氣後痛減,程度較輕,經治療後情況通常就會改善。但當胃痛不愈,由經入絡,招致血瘀,胃絡痹阻不通,病情就會深入血分。血分胃痛通常痛有定處,甚或有針刺感覺,痛感持續難解,進食後痛感更強,程度較重,傷及胃絡甚至伴有便血、嘔血等情況,患者即使接受治療都未必能夠輕易根治。

影響胃氣升降,胃絡氣血運行有3大因素,分別為︰

  1. 外感寒邪,內客於胃
  2. 飲食傷胃
  3. 憂思惱怒,肝鬱犯胃
以上因素可能會引起寒凝、食積、氣滯、熱鬱及血瘀等情況,影響導胃失和降,氣機鬱阻,不通則痛。要預防調治胃痛可從3大因素著手:

一、 外感寒邪,內客於胃

「寒則凝滯,熱則流通」,腹部不注意保暖,特別是穿著露肚裝,一旦受冷風吹拂,寒風主收引,腹部經脈便會因而收縮而阻礙氣血循行,此外飲食生冷,夏天貪涼喜冷均是感受寒邪途徑。

為避免以上情況,要時常注意腹部保暖,注意氣候變化。衣物方面,要適時加添衣物保暖擋風,夏天因室內冷氣與室溫差較大,應避免穿著露肚衣物。飲食方面,應避免喝冷飲,減少進食魚生、雪糕等生冷食物,又或者餐後可以具有辛溫和胃功效的蘇葉、生薑煲水飲用以中和寒性。

二、 飲食傷胃

香港美食繁多,每逢時節,大家為應酬盡歡不免會飽餐一頓。但《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提及:「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大喝大吃會超出脾胃負擔,損傷脾胃容易形成食積,停滯中焦,即大家常常聽到的消化不良。胃失和降就會造成胃痛。

要做到飲食有節,保護脾胃可遵循三點原則。第一,控制食量,每餐只吃七分飽。第二,進食時要仔細咀嚼,避免囫圇吞棗。第三,用餐後可適當散步,幫助胃腸蠕動消化。

若果飽餐後出現胃痛,伴有噯腐吞酸及食積情況,可以根據進食類選用相關食療。如肉類較多,可飲用山楂水以消肉食。治療上,我們多用神曲幫助米麵、穀類等消化。

三、 憂思惱怒,肝鬱犯胃

在中醫角度,肝主氣機疏泄,情緒抑鬱惱怒都會影響氣機運;而肝屬木,脾胃屬土,肝氣鬱結又會橫逆犯胃,導玫胃痛。因此情志疏解對胃痛有相當紓解,要適當調節心情,釋放壓力。

食療上可採用理氣而不傷陰之品,以疏肝和胃,如佛手柑、陳皮加上冰糖煲水飲用,可緩解肝鬱。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每個人體質及胃痛成因因人而異,各不相同。若胃痛頻發,久治不愈,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進行檢查,及早治療,避免演變難以逆轉的嚴重疾病。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及早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李珈頌

廣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65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