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給十九歲的我》與網絡欺凌 | 研究:日用社交媒體5小時增抑鬱風險 網絡抨擊易兩極化

《給十九歲的我》與網絡欺凌 | 研究:日用社交媒體5小時增抑鬱風險 網絡抨擊易兩極化

李允丰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3-02-14

給十九歲的我-網絡欺凌-社交媒體增抑鬱風險-精神科李允丰醫生

近日《給十九歲的我》爭議不斷,不論電影導演或學生都面對網絡上排山倒海的抨擊。其實在社交媒體興盛的世代,網絡欺凌變得十分常見,如何練成一顆強大的心臟面對「負評」,對兒童青少年甚至成人都十分重要。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從來是一體兩面的發明,它可讓現代人與遠方朋友保持聯絡,但同時也令人過度關心自我形象,甚至經常拿自己與KOL比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

給十九歲的我-網絡欺凌-社交媒體增抑鬱風險-精神科李允丰醫生

英國研究:青少年越多使用社交媒體越易抑鬱、不滿體重

英國「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曾追蹤10904名14歲的青少年成長過程,當中千禧一代正正是出生於社交媒體當道的社會,一項刊登於《eClinical Medicine》的研究分析數據,發現女孩使用社交媒體與出現抑鬱症狀關聯程度大於男孩;每天使用社交媒體5小時或以上,女孩和男孩抑鬱症狀更分別增加 50% 和 35%。越多使用社交媒體,對自身體重越不滿,而因不滿意體重出現抑鬱症狀的評分又會隨之增加 15%,影響自尊心。

給十九歲的我-網絡欺凌-社交媒體增抑鬱風險-精神科李允丰醫生

爭議被放上網 評論變謾罵

另外在網絡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熱門話題,有時候如私生活意外被放上網、出現在「連登」討論區被評頭品足,可能會令當事人陷入焦慮,引起失眠抑鬱症狀。由於網絡可以隱藏身份,說話沒有後果,網民往往會說出最兇狠嚴厲的話。當一個人在網上被抨擊,回應越激烈者通常最容易獲得回響,導致很多爭議變得兩極化,甚至演變成一面倒的謾罵。

但事實上,網民未必了解每件事情完整的版本,正如每個人的社交媒體,往往只展示了生活最美好的時刻。因此如遇到網絡欺凌,要謹記那些聲音不代表全部人,暫時減少上網,取消追蹤影響你情緒的專頁,與真正愛你的人一起,過幾天網絡上已轉向新的爭議。

 

圖片來源(部分):給十九歲的我 To My Nineteen-Year-Old Self Facebook專頁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44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