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春天養生之道 | 十一時前入睡就能百病不侵?中醫推薦1款養生食療食譜

春天養生之道 | 十一時前入睡就能百病不侵?中醫推薦1款養生食療食譜

區佩瑜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4-09

春天養生之道-食療食譜-區佩瑜中醫師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自然萬物度過寒冬後,再次生發、成長的日子。中醫認為人應該順從天地自然之道而生活,《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謂:「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因此,在春天的時候,我們也當順應春季「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的特點來調整我們的生活,使我們一切都宜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萌發向上的特點。

春天養生之道 | 晚上11時前入睡

具體而言,在起居方面,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我們應當夜臥早起,以利身體陽氣生發。值得注意的是,《內經》所說的「夜臥」,並不是現今人們清晨3、4時才睡覺的時間,更不是徹夜不寐,而是在晚上十一時前就應當睡覺休息,以讓身體的陰陽之氣在經過一天的運作後,得以在夜間交通﹑相會,以準備第二天又再暢順運作,如此身體內便能做到陰陽之氣相隨,外內相貫,如環無端,如此氣脈常通,人身自然百病不起。相反,若陰陽之氣不能好好相會,導致陰陽之氣失衡,人體便會百病叢生。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陰陽交會的過程,和我們人體睡覺的意義喔。

春天養生之道-食療食譜-區佩瑜中醫師

春天養生之道 | 以「下厚上薄」方式穿搭

此外,在衣著方面,俗語有云「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籠」,當注意春天天氣變化較大,時冷時暖,所以應注意保暖禦寒,做到隨氣溫變化而增減衣服,不宜過早脫去冬裝,特別是年老體弱者。而《老老恆言》亦謂「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時可以「下厚上薄」的方式穿著。而情緒上,當順應春天升發的特點,「以使志生」,使情緒得以抒發,而不應鬱在心裡。

春天養生之道-食療食譜-區佩瑜中醫師

肝鬱患者壓力大則易腸胃壞

曾有一病人,素來工作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經常出現夜寐夢多,(時夜間發熱汗出,)一緊張﹑壓力大則腹痛大便泄瀉如泥,雙肩緊痛,心胸悶墜,口乾苦,雙目乾澀,舌緊腫感,需時常嘆息來抒解心中鬱悶煩躁之情,但有時又自覺氣短不足以息,睡眠質素差亦令這位病人常有頭暈頭痛的問題。病人求診時正際春天驚蟄之節時,春陽升動使其人肝鬱氣結之狀加重,自然眠差夢多。而睡眠差、睡眠不足又易傷陰血,陰血不足,自然無血以養肝(故見眼乾),則肝氣又易鬱結,當肝氣鬱結嚴重時就會進一步化火。陰虛火旺,擾動心神,則進一步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

同時,肝鬱之病易犯脾胃,即俗謂「壓力大則易腸胃壞」,所以患者一緊張或壓力大時則大便溏泄如泥,食慾亦差。因此,治療此類病人的治則主要以疏肝理氣,健脾化濕為法,(是以氣行則火散,氣行則濕亦化,)與患者建立積極正面心態,囑其透過不同途徑抒減壓力,並提議患者多可做拉筋﹑伸展運動來促進身體氣血運行, 以改善體內氣鬱氣結的情況。經治療後,患者眠差夢多﹑大便泄瀉如泥﹑心情煩悶的狀況皆得到明顯的改善,生活也能慚慚復常,減低以往受證候困擾的煩惱。

春天養生之道 |中醫推薦1款食療食譜

春天飲食方面,為了有助陽氣抒發,可以適量地吃以下的食物,如麥芽、香菜、薏苡仁、木耳、綠色植物如菠菜﹑高麗菜,或飲用玫瑰花茶等。以下也推薦一首古方粥品,供大家春天養生之用。

淮山-春天養生之道-食療食譜-區佩瑜中醫師

防風9克、淮山12克、陳皮1片、佛手6克、紅棗6枚、白米60克

  1. 先將防風、淮山以水2碗,大水煮沸後校至慢火,煮15分鐘後,去滓待用。
  2. 白米、陳皮、佛手﹑紅棗加入適量清水後煮熟成粥,在最後5分鐘加入藥液攪拌,最後隨個人口味喜好適量調味即可。
以上湯方適合平素體質為肝鬱脾虛之人仕使用,使用前可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最後祝大家都能有一個逍遙自在健康人生!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165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