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學生精神健康 | 如何洞悉學童有自殺傾向及早介入?心理學家列15個自殺前常見徵兆

學生精神健康 | 如何洞悉學童有自殺傾向及早介入?心理學家列15個自殺前常見徵兆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香港心理學會支部
日期: 2024-09-11

學生精神健康-學童自殺常見徵兆-輔導心理學家

近日,學界再次發生了令人痛心的自殺悲劇,這再次突顯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迫切關注。根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自2014年至2022年,15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從6.2%攀升至12.2%,創下歷史新高。許多考慮自殺的人常因焦慮、抑鬱和絕望感,認為結束生命是唯一出路。其實,超過半數的自殺者在自殺前六個月曾尋求協助,而大多數個案在自殺前都有明顯的言語或行為警號。透過了解自殺的徵兆,及早識別青少年可能的自殺傾向並提供適切支援,或許可以有效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學童自殺徵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徵兆:

生理方面:
  • 胃口和體重有明顯的改變
  • 感到疲倦和反應遲鈍
  • 睡眠質素變差,出現失眠或嗜睡現象

情緒方面:

  • 持續感到悲傷、焦慮或絕望
  • 情緒波動,對平時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思想方面:
  • 想法負面,如覺得自己無用、無助、無望
  • 在言語或社交媒體上透露自殺念頭,譬如「想要結束一切」或「這樣生活下去沒有意義」等

行為方面:

  • 變得沉默寡言,對平時熱愛的事物失去興趣
  • 學業成績突然下滑,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
  • 社交孤立,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減少
  • 出現衝動行為或自我傷害行為
  • 交代身後事宜,如轉贈心愛物品或託付未來願望
  • 尋找有關自殺資訊或方法
  • 表示會自傷或自殺,提及自殺方式或死亡內容
  • 準備自殺工具

自殺是可以預防的。因為自殺的念頭往往是短暫及受環境影響,只要得到適當的援助和支持,他們是能夠渡過難關的。研究顯示,50%的青少年自殺個案涉及家庭因素,其中家庭情感聯繫及支援越低、越多家庭衝突、少溝通的家庭,青少年有自殺風險亦相應增加。反之,良好的家庭溝通和關係、正向父母管教、多元化的正面活動能夠減低自殺風險。因此,家庭可謂是在子女的精神健康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子女的日常表現,及早識別不尋常的改變並採取介入,將子女的自殺風險減到最低。

學生精神健康-學童自殺常見徵兆-輔導心理學家

防止學童自殺 | 家長該如何介入支援?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介入方法:

1. 開放對話:當子女談及自殺的話題時,請不要輕視或視為玩笑。家長宜以相信、開放的態度與孩子展開對話,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感受。譬如可對子女說“似乎你最近感到好大壓力,你一定覺得好辛苦。你會不會有時辛苦到有想過死?”直接與問對方談及自殺的話題,不但不會引發其自殺想法或意願,反而能夠與子女建立坦誠的對話。

2. 不批判、積極聆聽:家長應該表示理解對方的感受和問題,並提供支持,切忌以說教口吻,或以行為改正的角度與子女進行溝通。譬如說「有時候感覺很沮喪是很正常的,你並不孤單。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在這裡支持你。只要你想要談談,我都會傾聽,我們可以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爸爸媽媽都是很愛你的。」

3. 尋求專業幫助:家長宜陪同子女尋求專業幫助,由受訓練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進行風險評估及危機介入,並鼓勵子女接受心理治療,處理情緒困擾和壓力。

4. 安全優先:當子女有自殺念頭時,家長應移走可能的自殺工具,增加陪伴子女的時間,並確保他們不單獨行動。

5. 建立人際支持網絡:家長多鼓勵孩子參加社交活動,與朋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建立支持網絡。當這能夠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支持,減輕孤獨感。

如有需要,家長可參考以下的社區資源尋求協助︰

 

網上資訊:

教育局 校園‧好精神 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https://wecare.hku.hk

陪我講Shall We Talk https://www.shallwetalk.hk/zh/

 

網上支援平台:

MindHK(情緒輔導;適合 18 至 24 歲):https://www.iact.hk/zh-hant/

Open噏(文字訊息情緒支援; 11 至 35 歲):https://www.openup.hk/

心導遊(自助心理支援):https://www.jcthplus.org/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CHAT窿:https://chatpoint.org.hk/

香港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https://nitecat.bgca.org.hk/

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求助熱線(提供多種語言):2896 0000

生命熱線 24小時預防自殺熱線:2382 0000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WhatsApp/SMS:91 012 012(24小時)

利民會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3512 2626

明愛向晴軒24小時危機支援熱線:18 288

協青社24小時青少年電話熱線:9088 1023

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24小時):18111

社會福利署熱線服務:2343 2255

*未能盡錄

Reference:

Bilsen, J. (2018). Suicide and youth: risk factor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9, 540.

Lee, M. T., Wong, B. P., Chow, B. W. Y., & McBride-Chang, C. (2006). Predictors of suicide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academic and family climate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36(1), 82-96.

輔導心理學家鍾艷紅撰文:輔導心理學家彭俏姿女士 (Ms. Gigi Pang)

Gigi目前在Edge Development Centre擔任輔導心理學家,同時為香港教育大學的客席講師,並在香港心理學會的輔導心理學部擔任執行委員(公共關係)。她為中小學、大學及社會福利機構提供個人及小組心理輔導服務,並多次擔任中小學、大學及非政府組織的研討會和工作坊講者,以提升受眾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與關注。

專業資歷: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碩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心理學)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副院士

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之認可綜合調解員

  •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委託營辦,香港教育大學21小時小學生涯規劃教育證書課程導師團隊(2021-22, 2023-24 )
  • 完成由香港精神科醫學學會主辦的選擇性緘默導師培訓課程
  • 修畢八星期「靜觀認知治療」、八星期「靜觀自我關懷」、「正觀親職進階導師訓練」培訓課程
  • 修畢認可之家事調解專業訓練課程及「兒童為本的親職協調員培訓」課程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87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