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康復者表示面對長期綜合後遺症(又稱「長新冠」)困擾,意指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數周至數月後出現的併發症或持續症狀。中醫很重視病後調理,認為固本培元是調理的重要一環。到底新冠肺炎病癒後,該怎樣吃才有助恢復身體?這次請來註冊中醫師邱宇鋒分享針對不同後遺症和體質的康復者的表現,推介數款保健湯水。
邱宇鋒醫師指,在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其中一個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後遺症是咳嗽痰多,尤其是本身患有鼻敏感的人,在新冠檢測陰性,表示病毒量已大幅減少時,仍然持續出現喉嚨不適、咳嗽、痰多等病徵。這種咳嗽普遍有以下特點:陣發性咳嗽,時咳時止,感覺喉嚨乾涸有痰黏著不舒服,或不時喉嚨痕癢,或感覺「鼻水倒流」,症狀嚴重時可陣咳不止,甚則氣促。部份患者可見晚間咳嗽加重,甚至在夜裡咳醒。飲暖水可暫時紓緩咳嗽症狀及喉嚨不適。
邱醫師續指,在中醫辨證的角度,一定要區分清楚這種咳嗽到底是「肺燥」還是「寒濕」,治療方式是不同的,用錯了藥物更可能會加重病情。他解釋,中醫認為熱病容易傷陰津,因此如果在新冠感染的病發階段,有發燒、喉嚨痛的病徵,日後津液耗傷的可能性便會增加。所以在問症時除了知道當前症狀外,也要了解當時的發病經過。
肺燥的病人,口、咽喉、舌頭都會比較乾涸,易煩躁、多夢、小便偏黃、大便偏乾,舌形瘦薄、舌苔質地乾燥,脈細數。縱使有咳,咳聲較為清脆,痰涎和鼻涕皆不多。屬於肺燥的病人宜養陰潤肺,常用方藥如百合、沙參、麥冬、玉竹、川貝、百合固金湯、沙參麥冬湯等。
至於寒濕的患者,他們在新冠感染期間未必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症狀,可能僅見發冷、周身痠痛、乏力、少許流鼻水咳嗽(患者在外感時會出現哪些病徵,之後的轉歸如何,與體質很有關係,而且根據中醫理解是可以預測的)。但這些患者之後可出現持續咳嗽、痰多、喉嚨痕,一痕即咳,陣咳不止,痰白,乃至稀痰或痰中痛泡沫,甚可咳到氣促,夜裡咳醒,吹風受冷後咳嗽明顯增多。望診還可見舌體腫脹、舌苔白膩。這類咳嗽不是肺燥,而是痰濕,不能潤肺,需要燥濕化痰,用藥性偏溫的中藥,如半夏、紫蘇葉、杏仁、陳皮、二陳湯、杏蘇散、止嗽散。患者一定要戒食寒涼生冷,如冷水、凍飲、香蕉、梨、瓜菜湯等,不能吃川貝枇杷膏,要注意保暖。飲用潤肺湯水後痰有機會更多,需要警惕。
至於不少染病者在一段較長時間會出現疲倦乏力、難集中精神(「腦霧」表現)、呼吸不暢順、胸痛、嗅覺及味覺異常、消化不良、腹瀉、濕疹等「長新冠」的病徵,以中醫理解多屬於脾胃失調、氣機不暢。脾胃虛弱會影響飲食及水液的運化,容易形成痰濕,氣機不暢主要是指氣滯,是中醫獨有的概念,體內「氣」的運行受阻,便會妨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患者在臨床上常見消化系統的障礙,如無胃口、胃脹、大便不暢,其次會出現胸悶、呼吸不暢,也有機會妨礙神經功能,因而可出現麻痹、感覺異常,甚至男性有機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都與氣機不暢通有關。
要改善脾胃虛弱和氣滯,中醫療法可補氣、行氣,調理脾胃,可飲用淮山扁豆陳皮瘦肉湯:
要改善胸悶、胃痛、胃氣脹的氣滯表現,可飲用陳皮玫瑰花茶:
註:人人體質各有不同,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整理:Fion資料提供:註冊中醫師邱宇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