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壓力,若然無法應付壓力,往往會誘發負面的情緒。香港心理衛生會一項調查顯示,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發現年齡18至44歲及女性組群,抑鬱指數較高,並發現受情緒困擾的組群只有約一成人士願意向專業人士求助,情況非常值得關注。
香港心理衛生會自2012年起每兩年一次調查,近日公布「全港抑鬱指數調查2020」結果,調查於2020年中進行,以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1,336人。
結果顯示,受訪者的總體抑鬱指數持續增加。調查按照「PHQ-9」指引,即是抑鬱症的篩查工具,抑鬱困擾總分達10至14分的受訪者,屬「應關注」組群,此組群的比例由2018年調查的11.4%增加至14.6%;總分達15分或以上,屬「臨床組別」,即估計患有抑鬱症及需要接受專業治療及輔導,此組別的比例則由2018年調查的6.7%增加至8.4%。
PHQ總分10分或以上的受訪者佔23%,而2018年的同項調查百分比總數為18.1%,升幅達27%,反映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情況令人擔心。調查結果又發現,受訪者面對抑鬱情緒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的比例只有一成,而表示知道如何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途徑的比例則達五成,反映港人求助意欲低。研究亦指出在疫情下運動量較少的受訪者出現較高的抑鬱情緒,可見維持適當運動量的重要性。
而在性別比較方面,女性在近半年的壓力源多來自疫情、身體健康、家庭及朋友方面,發現他們在面對疫情上比男性有更大的困擾。另外,18至44歲成年人相比,對其他年齡組別,在面對新冠病毒上感到較大威脅,並較常出現抑鬱症狀,情況令人關注。
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建議以下4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