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抑鬱症|康復者:曾怕被歧視 減少聯絡朋友 靠攝影找回自我|調查:逾6成怕歧視拒求助

抑鬱症|康復者:曾怕被歧視 減少聯絡朋友 靠攝影找回自我|調查:逾6成怕歧視拒求助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09-02

重度抑鬱症

抑鬱症(或憂鬱症)是都市裡常見的情緒病。根據世衞報告,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即每20人當中,便有1人患上,已成為影響人類失能最嚴重的疾病。本港近日有組織調查發現,逾4成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嚴重程度,更有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有情緒問題的人會因怕受歧視而拒絕求助,呼籲持續及加強患者正確認識抑鬱症,及了解如何有效治療抑鬱症,對抑鬱症患者至為重要。

抑鬱症復元人士Alice,年約40歲,在2003年8月因家中突然發生巨變,與丈夫分開,同年10月確診抑鬱症,當時未到30歲。她憶述當時浮現一些抑鬱症狀,但初初未有察覺,例如上班時無法如常處理公司的日常文件,形容行為認知上出現問題,完全失去方向,坦言對身邊的人失去信心。有朋友察覺Alice的情況有異,遂帶她求醫始確診。

抑鬱症|康復者

Alice指,當時遵照醫生吩咐食藥、覆診,沒有抗拒接受治療,惟由於家人擔心她會被外界歧視,着她不要將病情向他人傾訴,使Alice與朋友見面時也未敢透露半句,甚至漸漸減少聯絡友人。後來,一次參與清談小組中,其中一位朋輩一席話點醒Alice,對方說「我們跟糖尿病病患者有甚麼分別?大家都要服藥,只是抑鬱症和糖尿病治療藥物的成分及學名有所不同」,這番話改變其思想,讓她「從深淵走出來」。

Alice亦在偶然機會下參加攝影小組,自此愛上攝影,並借此來抒發自己感受,作為溝通的橋樑,慢慢重拾對別人的信任。她今年6月已重投職場,擔任兼職食品處理員。

逾半受訪者曾自行停藥

香港心理衞生會在今年6月至7月,向該會335名患有抑鬱症會員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26%受訪者稱不知道抑鬱症有深淺及嚴重程度之分,亦有逾4成受訪者不清楚自身病情的嚴重程度。在拒絕求助的原因中,以害怕被歧視為最普遍,有62%受訪者選擇此答案;不想讓家人及朋友擔心自己(55%)、 不清楚求助途徑亦分別(50%)分別依次跟隨其後。

此外,調查又發現,在自行停藥的原因中,逾5成受訪者表示曾自行停藥;4成受訪者認為可以靠意志力改善病情;54%受訪者因藥物副作用大而想自行停藥。

該會總幹事程志剛指,「不少患者都怕被歧視,不希望被標籤為精神病人而影響求助意欲。又或者有些患者以為自己沒事,沒有特別為意」,結果阻礙求助,強調若出現抑鬱症症狀應盡快求診。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補充,抑鬱症深淺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根據抑鬱症狀的數目,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分別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抑鬱症,其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通常兩種核心症狀和大部分或全部相關症狀都存在,對日常生活有較大或嚴重影響,甚至乎連最基本的日常活動會受影響負面思維,以致自毀傾向;有時候,會出現妄想或幻覺,通常情況下,妄想和幻覺的內容與抑鬱症相關,包括死亡,疾病,內疚或應受懲罰的感覺,因此建議應立即就醫。

重度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重度抑鬱症治療方向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而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約3成對原先的抗抑鬱治療都沒有反應,即使用兩種抗抑鬱藥物足夠時間與份量,惟症狀仍無好轉,這有可能發展成「難治性抑鬱症」。

而目前治療難治性抑鬱症可透過新型抗抑鬱藥物會配合一種口服抗抑鬱藥,治療成人難治性抑鬱症。而據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此藥物在抗抑鬱方面,起效快且療效顯著,並較有效延長復發時間。他亦提醒,每名患者的情況也不同,選擇治療前應先諮詢醫生建議。

538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