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牙、哨牙不但影響儀容,更可能影響口腔及牙齒健康,雖然矯齒、箍牙可以改善狀況,但當中原理你又知多少?隱形牙箍與傳統牙箍又應如何選擇?這次請來香港矯齒學會牙齒矯正科專科卓振宇醫生,為大家講解有關箍牙的資訊。
Text/Kio
牙齒矯正除了箍牙外,其實還有許多範疇。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的職責分別是診斷、預防及治療咬合不正(圖)的問題。他們的專業範疇還包括:
1. 預防性治療
隱形牙箍
近年越來越多人使用一系列透明的、活動的隱形牙箍。咬合問題經矯齒醫生評估為適合以隱形牙箍治療後,醫生會先將病人的牙模傳送至供應商,供應商會將牙模掃描為電腦立體模擬影像,供醫生在電腦上策劃療程的不同階段。策劃完成後,供應商便可跟據醫生的指示,製造出一系列度身訂做的隱形牙箍。
病人在接受隱形牙箍治療時需每天佩戴牙箍20至22小時,每兩星期更換一副,並每隔6至8星期覆診一次。每次覆診都要經矯齒醫生作檢查,肯定牙齒移動的幅度符合當初電腦上的策劃。若牙齒有任何偏離原來的治療計劃,有需要重新再進行電腦策劃及製造新一系列的牙箍。
利:
總括之言,傳統牙箍及隱形牙箍皆屬於矯齒醫生用來處理牙齒排列及咬合的矯正器,病人在決定矯齒時必先經矯齒醫生分析咬合的情況,並由醫生為病人建議最合適的矯正器。請謹記,使用合適實際情況的矯正器才能令治療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