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精神健康|長效針劑非「懵仔針」!港大研究:使用長效針劑可減思覺失調復發風險

精神健康|長效針劑非「懵仔針」!港大研究:使用長效針劑可減思覺失調復發風險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3-06-29

本港約有18萬人患思覺失調。

港大進行一項有關長效針劑對思覺失調華裔患者的成效研究,結果發現相比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使用長效針劑可減復發風險,而且越早使用越有效控制病情。除了藥物治療外,配合心理治療亦可以協助患者舒緩其心理困擾。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呼籲,減少對復元人士之負面標籤,若有需要,應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思覺失調|本港約有18萬港人患者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榮譽外務秘書、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指出,根據統計,全球約2,400萬人患有思覺失調,比例大約每300人中有一人;至於香港,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本港成年華裔人士於一生中被診斷患上此病的比率約為2.5%,按香港人口推算,本港約有18萬人患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口服藥物或致認知障礙等副作用

至於治療方面,李醫生指,目前思覺失調藥物可大致分為典型及非典型兩種,或俗稱新藥和舊藥。服用藥物後大概數星期便開始出現效用,例如減少妄想和幻覺。而目前一線藥物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達70至80%,然而估計有一半患者即使對藥物反應良好,但不遵從他們的治療方案。

認知障礙症10大警告訊號

外國有研究顯示,有一半思覺失調患者沒有依從治療方案。李醫生指出,患者在停藥後,會增加症狀復發及再住院風險,估計停藥原因與副作用及經濟因素有關。此外,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亦是導致患者停藥的原因之一。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或致催乳素過高、認知障礙等,亦可能引起錐體外徑症候群(EPS),即口、舌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不受控制地重覆動作、面部及肢體僵硬及肌肉持續抽搐等副作用。

思覺失調|長效針劑vs「懵仔針」功效不同

經常聽到的「懵仔針」是否等於長效針劑?李醫生解釋,兩者作用不同。現時急症室常用的氟哌啶醇(Haloperidol)是一種典型抗精神病藥之一,能夠在短時間達到鎮靜效果。透過平衡腦部裡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減少腦內過度的神經異常活動,從而回復正常的情緒及行為,惟服用藥物後所引起的副作用較多。

至於長效針劑則能夠達到長遠的治療效果,毋須每天服用藥物,視乎不同藥物要求。從而改善服藥依從性的問題,而且副作用相對溫和。

思覺失調|越早使用 成效越好

港大早前進行研究了解長效針劑對思覺失調華裔患者的成效。研究發現,相比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在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期間,患者多項復發風險有明顯降低,包括:住院風險減低37%,因精神疾病而入院風險減低48%,因思覺失調而入院風險減低47%,以及企圖自殺風險減低44%。此外,使用長效針劑亦可減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包括可減低因身心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12%,以及出現錐體外徑症候群(EPS)減低14%。

醫療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陳慧賢教授指出,研究發現相比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使用長效針劑可減復發風險,而且越早使用越有效控制病情。

除了藥物治療外,配合心理治療亦可以協助患者舒緩其心理困擾。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先生呼籲,減少對復元人士之負面標籤,若有需要,應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804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