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吞嚥困難的診斷及餵食貼士|言語治療師陪你渡過吞嚥難關

吞嚥困難的診斷及餵食貼士|言語治療師陪你渡過吞嚥難關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2-05-31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發覺家中長者進食時需要吞嚥數次才能把食物完全吞下?食物好像卡在食道「不上不下」?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令口腔發出異味?若遇上以上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些都是「吞嚥困難」的徵狀1,若不去好好處理,可能會面對嚴重後果。「吞嚥困難」常見於長者,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等的患者,究竟何謂吞嚥困難?如何評估及診斷吞嚥困難?言語治療師方思行(Raymond)將作詳細講解,並教大家認識市面上不同類型的凝固粉,如何透過訓練令吞嚥問題得以改善,並分享正確的餵食方法。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何謂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是指吞嚥過程中遇到問題,不能有效地將食物從口腔經過咽喉、食道到達胃部。吞嚥問題容易造成脫水、營養不良甚至肺炎。」Raymond指吞嚥困難症在長者、認知障礙、中風患者身上較為常見,患者吞嚥時要花盡氣力,食物難以下嚥,因此進食時間較一般人長,進食時亦容易出現「落錯格」(跌入氣管)的情況。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吞嚥困難症狀及風險

「部份吞嚥困難患者對於液體屬性或質感不一的食物較容易嗆到,一些患者喉嚨肌肉無力,亦不易處理較硬或大件的固體食物。若遇到以上情況,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問題,即時危險如食粥、魚蛋等都有機會令患者鯁喉,導致窒息死亡。」Raymond表示吞嚥困難屬長期性問題,食物或飲品落錯至氣管再入肺部,可能引致細菌感染,導致吸入性肺炎。患者亦可能因害怕嗆到而避免飲水和進食,容易造成脫水及營養不良,在持續的惡性循環下,最終令患者的吞嚥能力及健康加速退化。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吞嚥困難專業評估及診斷

Raymond指,經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如: 老人科醫生)診斷患上吞嚥困難後,會根據患者狀況轉介予言語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會對患者進行專業評估、治療和監察,並與患者家人保持緊密聯繫,以有效跟進病情。吞嚥困難患者的評估內容包括:

1.臨床吞嚥評估

• 檢查口腔喉嚨肌肉及說話能力

• 測量對食物的咀嚼能力

2.X光造影/內窺鏡檢查

• 觀察患者吞嚥過程是否出現狀況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吞嚥困難飲食標準及復康訓練

經過上述評估確認患者有吞嚥問題後,在飲食方面,Raymond稱言語治療師會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2(IDDSI分為0至7等級),評估適合患者的液體或食物質地屬於第幾級別,從而提出凝固粉調校的建議份量,調整患者飲品或食物的軟硬及黏稠度。他提醒,切忌單憑個人感覺胡亂改變食物形態,否則可能對患者構成危險。

同時他亦指會為吞嚥困難患者進行適當的復康訓練,如口腔喉嚨運動、微量電流刺激,以及以不同的味道和溫度刺激(酸和冰等)相關肌肉,從而令患者的吞嚥功能得以改善。

吞嚥困難的正確餵食方法

言語治療師也會因應患者個別情況,建議最適當的進食姿態和餵食方法,Raymond強調要確保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進食,並避免將多種食物混合,讓患者清楚知道自己在進食不同的食物。他建議使用以下正確方法進行餵食:

• 家人和照顧者餵食時需面向患者,與患者坐在同一水平高度

• 使用特別姿勢,個別患者需將頭部轉向較弱的一側進食

• 減慢進食速度,吞下一口才餵下一口,確保吞嚥過程安全

• 飲食完成後確保口腔清潔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吞嚥障礙-凝固粉

如何為患者選擇凝固粉?

在膳食中加入凝固粉能調整患者飲品或食物的黏稠度,大大幫助患者進食,那麼家人應怎樣為吞嚥困難患者選擇合適的凝固粉?「現時市面上的凝固粉可分為澱粉配方及黃原膠配方,兩者的沖調方法和好處均各有不同,家人可以因應言語治療師的建議而選購。」以下是Raymond對這兩種凝固粉的簡單介紹:

1.澱粉配方:適合吞嚥困難人士

• 醫院/院舍歷年來使用的食物凝固粉

• 容易調配不同的黏稠度

• 方便快捷

2.黃原膠配方:適合口嚥時間較長人士

• 高穩定性,有效對抗唾液中的酵素酶,黏稠度不會隨時間改變

• 保持食物或飲料原有味道

吞嚥困難-原因-症狀-診斷-餵食方法-中風-柏金遜病-認知障礙症-言語治療師

家人的支持對吞嚥困難患者非常重要

Raymond在最近處理過的個案中,對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前年曾經中風的60多歲女患者特別印象深刻。最初接觸患者,她需以鼻胃管餵食營養液,經過一年半(約30次)的微量電流及味道刺激治療,病情獲得明顯的改善,不但可以拔掉鼻胃管,更可進食糊狀食物及飲用加了凝固粉的開水。令他最難忘的是家人的關懷和參與,患者的丈夫和家傭每天筆錄患者的食量,身處外國的家人更為患者遙距訂購每日所需的凝固粉,每次覆診前都先與Raymond溝通,了解病況。他深信,在這個案例中倘若沒有家人的積極配合和參與,一定不能得到如此令人鼓舞的進展。

Raymond提醒,倘若留意到家中長者突然抗拒飲水,或進食不時嗆到,千萬不要忽視,應盡快諮詢醫生或言語治療師。他鼓勵吞嚥困難患者的照顧者多尋求社會上的支援。吞嚥困難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善的問題,所以希望患者可以耐心地持續積極面對,配合家人的支持,在漫長的治療路上絕不孤單。

 

 

參考資料:

1.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吞嚥困難》

2.IDDSI《完整 IDDSI 框架及詳細定義》 

 

特約資訊

3846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