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中風預防|瘦的人不會中風嗎?醫生拆解3個中風疑團

中風預防|瘦的人不會中風嗎?醫生拆解3個中風疑團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4-08-20

中風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在香港每年平均約有3,000多人死於中風(Stroke),是現時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腦神經科專科霍偉明醫生指:「雖然(中風症狀警示)『談笑用兵』(FAST)四字口訣沿用多年,但此時中風的情況已出現,也是太遲了,所以最好還是預防,預防勝於治療。」

甚麼人會較大機會有中風?

本港每年約有25,000宗中風個案。簡單來說,主要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前者因血管破裂以致輸往腦部的血液中斷而導致的;後者則是腦血管受到血栓阻塞腦部血液流通所導致。霍偉明醫生表示,一般而言比重是「前者佔約2成,後者個案則佔8成。」

哪些人是中風的高危一族?霍醫生指出:「有些危險因素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年紀越大,機會越大,或者男性也會較容易出現中風。同時近年更出現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人士患上中風,原因較多是由於不自知有高血壓、心律不正常等情況,直至第一次中風才知道。我在醫院看到都佔10個百分比。」

想預防中風,首先當然是對中風有正確了解。網絡上流傳不少關於中風的迷思,霍醫生一一一為大家解答。

迷思1: 體型瘦的人不會中風嗎?

霍醫生表示:「有運動習慣、沒有中央肥胖的人,其中風機率的確會較低。不過,在55歲下患上中風的人士,誘發中風的主要原因分別為血壓高、心律不正。故此,一個瘦的人沒有中央肥胖,但卻有血壓高、心律不正、心臟病等問題,中風機率也是存在。」

此外,如果家人中有人曾中風,他提醒需要多加注意,並解釋:「家族史也是不能改變的危險因子,建議可以盡早接受檢查,例如檢測血壓、糖尿指數、血脂、心臟病等方面,若然找出問題,就可以早些去改善,減低出現中風的機會。」

迷思2: 中風後不會再次中風?

霍醫生指出:「中過一次風後,會很容易再出現第二次中風,問題是在於能否找出根源和處理,舉例來說,有些中風患者是有心律不正常,我們會安排他服用薄血藥物,甚至在做手術,也有助改善狀況。」

迷思3: 中風是不是較容易發生在冬天?

霍醫生直言:「對。在冬天來說,血管收縮,所以血壓會升高。當氣溫每下降一度,中風的人數相對而言有可能會增加。當然,有高血壓的人士除了要見醫生、吃藥外,保護自己也很重要,例如穿足夠衣服保暖。」

他又提醒,「從過往數據反映,心血管疾病易於清晨、星期一的早上起身時病發,估計與壓力荷爾蒙增加有關。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發現晚上服用血壓藥,能幫助減少中風風險。」

預防中風4大貼士

除了見醫生,霍醫生分享可以自行評估,稱:「在香港中風學會的官網,提供了一個免費計算表,作為中風風險評估的參考,在國內外廣泛使用,問題很簡單,正在服食控制血壓藥物?有沒有糖尿病?有否吸煙?初步估計你有沒有中風的風險。」

還有,他稱:「對有早期高血壓或者血壓偏高的人,我們會建議調整飲食習慣,包括勸減少鹽份攝取。」

培養運動習慣也是預防中風的方法之一。霍醫生指出:「維持每周3至5次做運動,每次半小時左右,行路、游水等也可,要出汗,有望降低4成左右的中風風險。」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是預防中風的其中一個途徑,霍醫生解釋一些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包括量血壓,中央肥胖,量度身高及體重、靜態心電圖、心臟照聲波、24小時心電圖、頸部照聲波等檢查項目,從而去評估中風的風險。

他補充:「檢查後,如果完全沒有問題,可以隔三年左右再驗,但如果發現存有一些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可以先從改善生活型態入手,又或是從心電圖中發現到異常,有心房顫動的話,醫生便會開抗凝血藥,有助減低患者的中風風險。」

Text:Fion

延伸閱讀:

1.濕疹根治 | 醫生:治療要用「鐵三角」一文看懂濕疹成因、症狀、治療及飲食

2.糖尿病 | 營養師分享穩定胰島素5大飲食秘訣!認識糖尿病特徵、成因、症狀、胰島素治療

 

3508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