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編輯: Sandra Cheung
日期: 2013-04-05
簡介
坐骨神經是第四至第五節腰椎神經組合及第一至第三節骶骨神經組合而成的神經束。因這部份的脊椎關節功能失調而引起神經束及血管受壓的痛楚、麻痺及肌肉萎縮,都稱之為坐骨神經痛。
脊骨錯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毛病,其後果可以令椎間神經孔道變形及收窄,使神經根或神經線受壓,產生坐骨神經麻痛現象。
病徵
大多數坐骨神經痛患者的腰椎旁邊有明顯的壓痛、鈍痛、灼痛、鑽痛或抽痛,痛症通常始於臀部,再沿小腿後外側蔓延至腳背,並感到下肢麻木。
受壓嚴重的患者更常有側下肢麻木感,亦可能伴有局部皮膚感覺過敏、感覺遲鈍或感覺消失等。感覺異常區域與神經痛症分佈區域一致,多限於小腿後外側和足部。有時咳嗽、噴嚏等動作常使疼痛加重;另會出現小腿外側感覺漸弱,筋腱反射消失和臀肌長力降低等。
若長期患有坐骨神經痛者,巨大突出物向後方壓迫馬尾神經時,可出現雙側重度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與排便排尿無力。晚期還可能出現雙下肢癱瘓、足下垂和下肢後外側與會陰部痛感覺消失;另有機會出現排便功能障礙,情況加劇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
高危人士和成因
四類高風險人士:
- 經常坐而不動的上班族,以30歲至50歲居多。
- 很久沒有運動的人士,一旦運動起來便容易受傷。
- 身體過重令脊椎承受過大壓力。
- 老人家肌肉收縮,關節運作不暢順,曾受傷的脊椎關節,毛病復發。
預防
坐骨神經痛主要是姿勢或創傷所引致,故此做運動並非預防方法,最重要留意日常姿勢,小心避免脊椎受傷:
- 使用電腦人士特別要留意坐姿,應緊靠椅背而坐,避免上身傾前,增加腰椎所承受的壓力。
- 經常坐著工作的人士,每隔45至60分鐘便要離開座位稍作休息,或做一些伸展運動。
- 做運動或搬重物前宜先作熱身以準備,例如輕鬆的扭腰、轉腕動作,緊記動作要慢。
- 保持適當體重,並可吸收葡萄糖胺(Glucosamine)來修補軟骨,有助舒緩及減慢關節磨損。因為葡萄糖胺是軟骨與關節液的主要成份,是製造軟骨組織的重要元素。
治療
及早求醫能減少身體承受不必要痛楚。假如神經繼續受到壓迫,有可能造成腳部肌肉萎縮、腳踝無力、疼痛得無法走路、更甚者影響大小便功能,嚴重情況便要動手術。
脊骨神經科醫生會透過詳細檢查、X光的檢測,找出錯位的位置為病者進行脊骨矯正治療把脊椎復位,以及超聲波治療增加血液循環,有些情況亦會配合脊骨牽引治療,脊科3D的方式在不同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以扭轉、放鬆、牽引,來矯正位置,加速康復。但就算療程完成後,要注意良好姿勢,否則仍會復發,建議每半年檢查脊椎一次。
8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