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簡介
脊柱中間夾著一個避震器,稱椎間盤。假若這個腰椎盤因受傷而突出或脫出,就是患上椎間盤突出(又稱腰椎盆脫出症)。
病徵
患者會感到腰痛、背痛,痛楚甚至會擴散至臀部、腿部,而且站立或走動都會加劇疼痛的感覺,因此不能久坐或久站;嚴重者或會出現下肢肌肉功能受礙,更可能會引致下身癱瘓或大小便失禁。
高危人士和成因
椎間盤突出症多由不正確的姿勢或意外受傷而引起的,過度彎腰用力和不適當的負重物姿勢,瞬間所增加的脊椎壓力,可使骨與骨之間的椎間盤裡面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壓迫相鄰的組織如坐骨神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徵狀。假若患者有長時間穿著高跟鞋的習慣、肥胖及坐姿不良者都特別容易患上此症。
預防
工作時應將坐椅調校至適當的高度,電腦螢幕應放於正前方,並與眼睛成水平線,令你不需要彎腰低頭也能看到螢光幕或文件,手肘可屈曲成80°至100°,以能把雙肘靠在座椅扶手上最為理想。
使用電腦時頭部應避免向前傾,腰背挺直緊靠椅背,必要時可放一個軟墊在腰部,減輕壓力,不要打側身坐。
工作時需要的工具如文具等亦應集中在伸手可及的範圍,減少腰骨經常向後伸展,而長時間坐著工作後,應該做一些舒展運動,讓腰骨和頸骨可以放鬆,避免長時間久坐,可每45至60分鐘起身走動,放鬆腰部肌肉。
提舉重物時,應用腳、膝彎曲先下蹲,腰背保持平直,再將物品慢慢拿起,切勿彎腰提物,而且物品離身體越近,腰部越省力,也越不易受傷。
治療
可進行脊椎矯正治療,以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透過合適的手法將錯位逐點矯正,讓脊椎復位,以及利用超聲波治療增加血液循環,消除痛楚感覺,有些情況亦會配合脊骨3D牽引治療,在不同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以扭轉、放鬆、牽引的方式來矯正位置,加速康復。
每人情況不同,治療需時亦不一樣,故建議大家定期進行治療或每半年檢查脊椎一次,否則相隔太久會耽誤病情,受影響的脊椎肌肉得不到結構性改善,甚至會繼續影響其他脊椎關節及軟組織,每當復發才再次求醫,屆時又要重頭再來,令病情原地踏步。即使完成療程,往後仍有機會復發,故此還是從根本改善,注意日常良好的姿勢,避免脊椎受傷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