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枯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7-14
簡介
骨枯是因骨骼缺乏血液循環而導致骨骼組織壞死。可影響之關節包括髖關節,肩關節,膝關節,手腳之小關節等。
病徵
關節疼痛,關節感到軟弱無力及僵硬,活動減少。患者初期亦可以沒有任何病徵。
高危人士和成因
骨枯之原因還未完全確定。而破壞骨骼血液巡環之原因可以是血塊形成導致巡環阻塞,血管受破壞(如因血管發災、輻射、血管收窄),或血管因外物受阻,最終導致骨骼缺血而壞死。
長期服用類固醇、酒精過度、放射治療、血管發炎、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患者,較容易患上骨枯。
診斷
主要包括照X光片、磁力共振(MRI)、電腦素描(CT Scan)、放射性同位數撿查(Bone Scan)等。
治療
骨枯本身沒有藥物可根治。受骨枯影響之關節痛楚可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病者亦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類固醇之劑量。
手術方面,主要包括外科手術如骨芯減壓術(Core Decompression)、切骨手術(Osteostomy),切除壞死骨組織並進行新骨移植,嚴重者可能需更換人造關節。
28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