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運動食療 >  【運動科學】反思:點解練極都無效果?

【運動科學】反思:點解練極都無效果?

Cyrus Ip
編輯: Cyrus Ip
日期: 2018-01-19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疑問:
「我每次都同朋友一齊練差不多的program,明明大家都係新手,食嘅野又差唔多,但朋友變得越來越fit,自己卻好似練極都係無進展…唉…」

「因人而異」這四個字老生常談。在統計學概念上,世間萬物的現象大都呈現「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 」。以運動作例子,如果同一班人接受相同訓練計劃/營養餐單,雖然大部份人會取得預期平均效果,甚至極大進展,但亦總會有少部份人處於另一極端 (沒有效果) 。即使我們平日看科學文獻 (和現時自己做研究),那些所謂的功效結果其實都只是眾多參加者中得出的平均值,但絕不代表每個人都有同樣反應。

相關文章:
7分鐘運動,效果勝過數小時跑步?
運動前吃低GI食物能提升耐力?
HIIT的三大減肥理論

撰文:Eric Poon
EP Fitness & Health 創辦人、運動科學博士生及認可體能健身教練

如想認識更多運動健康資訊,請即到:
網頁:https://www.ericpoonfitness.com
FB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ricpoonfitness

以上道理雖然看似簡單,可是在我接觸過的新手朋友中,不少人都喜歡隨意跟從一些坊間/朋友的Program,卻沒有認真考慮過是否適合自己;我亦聽過一些教練對大部份學生都是清一色開同一個program、同一個飲食建議;亦有個案是教練的個別學員取得極大進展,但他卻誤以為其他學生也「應該會」取得同樣效果,給予學員錯誤希望,最終不歡而散。

這些都是忽略個人差異的做法,我們必須明白和接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先天基因遺傳 (e.g. 肌肉纖維類型、體型骨骼)和後天環境影響 (e.g. 生活作息、情緒壓力和經驗技術) 也會造成反應的差異。

唯有經驗知識的不斷累積和嘗試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訓練配搭。新手朋友遇到問題應向有經驗的教練請教,找出盲點,切忌只顧人云亦云,盲目跟隨,否則最終只會浪費自己的金錢和時間。教練作建議時亦可多從整體宏觀角度出發,為學員定目標 (和承諾) 時不要單單考慮個別極端成功個案/用自己作例子,應按學員的能力和需要作出合理判斷,這才是專業的表現吧。

今篇先到這裡,日後再詳細分享找出適合自己訓練方法的建議,請密切留意!

(p.s. 反過來說,大家亦無需過份擔心舉幾下鐵就會變 The Rock,或者驚自己練得太大隻呢~)

↓向下拉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85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