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快樂家庭 >  父母漠視犯錯行為 子女焦慮感大增

父母漠視犯錯行為 子女焦慮感大增

Chanel Chan
編輯: Chanel Chan
日期: 2014-01-23

香港兒童學業的沉重壓力,經已喚起各界關注。早前有新聞報道5歲女童表示入學面試壓力太大,直言想死。就連幼稚園入學面試也可為幼兒帶來無窮壓力。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最近一項調查就發現,香港幼兒的焦慮程度高於正常水平,而父母的管教方法對幼兒的焦慮程度有重大影響。

Text/Chanel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於2013年2月展開為期一年的「快樂幼苗培育計劃」研究。以問卷方式訪問了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轄下8所學前教育機構中,368名幼兒(年齡3歲至6歲)的父母,以了解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對幼兒的精神健康和性格優點有何影響。

研究者隨機邀請半數受訪幼兒參與為期16節的「幼兒正向心理」小組活動,最後將參加者的性格優點和精神健康狀況,與未參與活動的幼兒作對照,並分析體驗活動的效果。此計劃還設有教師工作坊、家長工作坊,以及校本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一成六受訪幼兒的焦慮程度高於正常水平,比海外同齡兒童為高,且男童之中受焦慮情緒影響者的比例稍高於女童。女童在「希望感覺」和「利他行為」方面的表現顯著優於男童。此外,長女或長子的焦慮程度顯著高於幼子或幼女,而單親家庭幼兒的焦慮程度亦顯著高於雙親家庭的幼兒。幼兒的利他、誠實、寬恕等行為越多,其焦慮程度則越低。

結果亦發現,父母的管教方法對子女的精神健康及性格優點有重大影響:

1. 父母越多採用「教導」的方法管教子女,例如示範正確的行為,子女的希望感覺和感恩之心就越強,利他行為和誠實行為也越多。

父母越多採用「要求以行為補償」的管教方法,例如要求子女做某些事情來補償自己的過錯,子女的希望感覺、利他行為、創意、勇氣、同情心就越高。

2. 父母越多採取「漠視犯錯行為」的態度,例如對子女的不當行為視若無睹,子女的感恩之心就越弱,誠實和寬恕的行為越少,焦慮程度也越高。

3. 父母若對子女施加「精神虐待」,例如令子女感到羞愧或內疚,子女的利他行為和寬恕行為就會減少,焦慮程度則越高。

郭博士認為父母應多留意幼兒的情緒表現,避免對長子或長女給予過高期望或過大壓力,應教導幼兒以誠實態度與人相處,鼓勵子女的利他行為和寬恕他人過錯的做法,將有助減輕他們的焦慮情緒。建議父母應多採用「教導」、「要求以行為補償」的管教方法;若對子女放任、縱容,並採用「漠視犯錯行為」的管教方法,會使幼兒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增加他們的焦慮感。至於「精神虐待」,其後果比「體罰」、「剝奪權利」等懲罰方式更為嚴重。

190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