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快樂家庭 >  理財…… 由那些年開始

理財…… 由那些年開始

May Chan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11-02

你身邊有沒有這些「故事」?處理偷錢問題的初中生與家長、用信用咭買下巨額纖體療程的初出茅廬年青人、因籌辦堂煌華麗婚禮的新婚人士而欠下債務……回看這些個案,大多是因為從小沒有培養好健康的理財觀念,在面對眾多誘惑或慫恿,便踏上了不善理財之路。

泡沫概念早種

生活在香港這個金融中心,不論成人或小孩也常接觸到金融財經資訊。我曾經聽過4、5歲的孩子,看到上落標誌會聯想起恒生指數;8歲的男孩要求父母不要把利是錢放在銀行,要幫他買股票。可想而知,如家長不主動施教,這個商業社會也會爭著「教」,但是否閣下同意便不得而知。

成人財技縮影

近年有一些有關理財的生活體驗遊戲,讓學童能體味理財之道。辦了多場活動後,發現孩童的世界和成人分別不大:

  1. 有些孩子會因為貪圖禮品而嘗試借錢;

  2. 有的孩子只會做工和儲錢,不懂用錢;

  3. 有的說不會借錢,因為利息太高;

  4. 有些起初不會參與投資,因可能會虧錢,但當看到同學因投資賺錢,便因羊群心理而大伙兒參與。

過程中,看到大贏家,即能有效運用資源,達至工作生活平衡者。他們多是已有清楚目標、有清晰的價值取向及自控能力較強者。相反一些沒有方向的參加者,則較易受人影響。

如何能協助小孩培育這些素質,以下數個重點,可給家長參考:

  1. 身教: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家長應先驗視自己的理財觀念、對投資持有甚麼心態,是真正的投資?還是投機而已?平日會否因過於愛惜孩子而有求必應,養成孩子習慣性消費?

  2. 管理空間:有否給予孩子足夠管理金錢的機會?許多家長都會給予孩子零用錢,但同時間,已供應大部份的生活必需品,也沒有引導孩子應如何處理這些金錢。故此他們習慣性地可以完全不用零錢,或只把錢花在「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會考慮是否「需要」的問題。

  3. 「記帳」不「算帳」:家長常常成為了孩子的萬能信用咭。曾有一位家長因兒子借了同學錢,不想有辱家聲而替兒子還錢,但沒有貫徹實行還款計劃,最後更不了了之。後來孩子繼續出現更多與錢財有關的問題,原因顯而易見,就是他不需要承擔過後果。最壞的情況便是當他可以申請信用咭時,也習慣性地忘記了還錢這回事,帶來更大的問題。

親授理財智商

總括而言,家長也應爭取機會,盡早培養孩子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財務智商,且要按部就班,不要單純認為「長大了便明白」。家長日常的引導,十分關鍵。如家長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兒童理財管理之技巧,或子女教育基金之預算方法,請瀏覽這裡,參加於2011年11月3日晚上7時假尖沙咀舉辦之「家庭健康理財講座」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經理陳慧敏

41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