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健康 >  抑鬱症|調查:本地頑治抑鬱比例可能高於預期 協會促加強公眾教育解決「隱形」危機

抑鬱症|調查:本地頑治抑鬱比例可能高於預期 協會促加強公眾教育解決「隱形」危機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4-29

抑鬱症|調查:本地頑治抑鬱比例可能高於預期 協會促加強公眾教育解決「隱形」危機

抑鬱症是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公共健康議題之一,然而當中的頑治抑鬱症患者容易被政策所忽視,造成深遠後果。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公布情緒病患者問卷調查及研究報告,調查數據發現本港患病1至20年的受訪抑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率明顯高於一般抑鬱症估算範圍,顯示本地頑治抑鬱症問題可能比預期嚴重。

逾8成受訪者曾出現自殺念頭

頑治抑鬱症被定義為對至少兩種抗抑鬱藥物沒有足夠反應的嚴重抑鬱症患者。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於去年7月至10月向本地情緒病患者群體進行問卷調查,收回106份有效問卷,當中近六成受訪者為抑鬱症患者。研究報告對抑鬱症患者的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當中出現頑治抑鬱症的情況可能比國際研究預計的嚴重。

抑鬱症|調查:本地頑治抑鬱比例可能高於預期 協會促加強公眾教育解決「隱形」危機

是次調查的受訪抑鬱症患者中,超過8成出現過自殺念頭,近3成曾企圖自殺。國際研究中曾對頑治抑鬱症和一般抑鬱症患者的自殺情況進行比對,發現頑治抑鬱症患者每年的企圖自殺率(4.66%)遠高於一般抑鬱症患者(0.43%),差距達10倍。

頑治抑鬱患病率或容易被低估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表示,根據有關國際研究的企圖自殺率,可以估算出各患病年期的企圖自殺率範圍。按圖一所示,此次受訪的抑鬱症群體中,患病1至20年的患者,其企圖自殺率遠超國際研究中一般抑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率估算範圍,接近甚至超過頑治抑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率估算範圍。若本地抑鬱症患者中僅有18%為頑治抑鬱症患者,則大多數患者應屬於一般抑鬱症患者,問卷結果的企圖自殺率理應接近一般抑鬱症的估算範圍,但結果卻是遠超此範圍,這反映在受訪抑鬱症患者中可能有比預期多的患者已發展為頑治抑鬱症。

他又補充:「頑治抑鬱症雖然在症狀上與一般抑鬱症相似,但程度更加嚴重且治療難度高,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頑治抑鬱症企圖自殺率及自殺率比一般抑鬱症患者分別高10倍及2倍。然而,目前香港對頑治抑鬱症並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令這群患者變得『隱形』,患病率容易被低估。因此,如果不及早建立針對性的管理和治療方案,任由頑治抑鬱症患者隱沒在較輕度的抑鬱症當中,會造成隱形精神健康危機,不止對患者和其照顧者的福祉不利,長遠更會加重本港醫療體系的負擔。」

解構頑治抑鬱治療新趨勢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副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楊明康表示:「調查結果亦顯示抑鬱症患者中有一定的入院治療需要,超過4成的受訪抑鬱症患者需要入院接受治療,而這批患者在出院後仍有超過6成需再度入院。此外,在受訪的抑鬱症患者中,尤其是曾企圖自殺的患者當中,大部份的患者認為需要更有效的藥物來應對病情發展。不管是從目前入院治療的醫療負擔而言,或是患者對於更換更有效藥物的需求,都顯示需要對頑治抑鬱症患者提供更多支援。」

眼睛乾

研究報告中指出,相比起傳統藥物,快速見效及能夠針對抑鬱症及頑治抑鬱症產生治療效果是新型抗抑鬱藥物的優勢。同時,噴鼻式的用藥方式可以讓患者無需入院治療,也可以讓住院患者轉為門診用藥。不僅如此,在與ECT和rTMS治療方式的對比研究中,新型噴鼻式抗抑鬱藥物不僅體現出更為出色的治療效果,其經濟成本亦接近甚至更低於這些傳統治療方式。

倡提升公眾準確認知頑治抑鬱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促正視「隱形」的精神健康危機,並先後提出三大建議,包括特區政府應通過患者數量及治療方法上的數據統計找出「隱形」頑治抑鬱症患者;提升有效的新型噴鼻式藥物在公院的應用,有助即時及長期降低患者的自殺傾向,同時能夠幫助減少嚴重患者入院治療的情況;且應大力推動公眾教育正確認識抑鬱症。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2012(SMS)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3399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46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