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健康 >  精神健康|港大調查:1成長者出現抑鬱焦慮徵狀 女性較易受困

精神健康|港大調查:1成長者出現抑鬱焦慮徵狀 女性較易受困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11-26

新冠疫情反覆,對社會各行各業造成不少打擊,對人們的精神健康亦有所影響。早前一項調查發現,新冠肺炎持續,雖然與過去幾年同期相比,本港受訪長者的精神健康狀態並沒有因疫情而惡化,但仍有約1成長者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

支援長者精神健康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港大團隊特別為長者在疫情之下行為及精神健康進行調查,於2020年2月至8月,透過電話訪問了8,382位60歲或以上的長者,了解他們在疫情下的生活、需要以及精神健康狀況。結果發現,93%長者雖然減少社交活動,如避免去人群聚集地方,但與過去幾年同期相比,本港受訪長者的精神健康狀態並沒有因疫情而惡化。

支援長者精神健康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港大團隊特別為長者在疫情之下行為及精神健康進行調查,於2020年2月至8月,透過電話訪問了8,382位60歲或以上的長者,了解他們在疫情下的生活、需要以及精神健康狀況。結果發現,93%長者雖然減少社交活動,如避免去人群聚集地方,但與過去幾年同期相比,本港受訪長者的精神健康狀態並沒有因疫情而惡化。

在情緒健康方面,大約一成受訪者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而在出現徵狀的受訪群中,接近一半人同時出現焦慮和抑鬱徵狀,當中,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抑鬱徵狀比平均高出接近一倍,女性出現抑鬱和焦慮徵狀比例亦較男性高,但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徵狀並沒有隨年紀增加而上升。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教授指出:「相比起其他城市,香港長者於疫情中展現了較佳的情緒抗逆力,實為社區各界反應迅速,全力支援的成果。」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長者曾接受抗疫服務或物資,這些援助不但紓緩長者在疫情下的壓力,長者們更藉義工送上慰問而感受到關懷和暖意。

「樂齡同行計劃」自2016年開始,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以及提高公眾對晚年心理健康的認識,計劃為期7年,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於2016至2019年在四個試點地區(葵涌、觀塘、深水埗和將軍澳)推行,共接觸到101,000名長者,又為當中逾4,300位有抑鬱風險或徵狀的長者提供預防性的心理保健及介入,當中超過98%長者情況有所改善。

第二階段目標於2020至2023這四年內將計劃推展至十八區,除了與42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和長者地區中心合作,更推出了全新的「樂齡友里」義工,目標培訓5,000名長者義工。

Text:Fion

334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