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壓力管理,不要讓壓力拖垮身心健康及生活!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近日聯同健康品牌進行「香港人壓力指數研究」,結果發現近35.4%受訪者表示受到較大壓力或非常大壓力。最多人表示壓力的來源來自工作及社會或環境問題,分別佔約6成及約3成。有專家建議,都市人往往會低估了自己真實承受著的壓力有多大,鼓勵大家宜正視心理、生理問題。
為了解都市人普遍的壓力成因,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聯同健康品牌OSIM近日進行調查研究,訪問300位年齡介乎18至60歲的香港居民,結果發現最多人表示壓力的來源來自工作(63.9%)及社會或環境問題(31.3%),而其他因素包括經濟狀況、身體疾病及心理衝突等。同時,是次研究又發現有98.6%受訪者均出現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和生理症狀,最常見的生理症狀是肌肉繃緊疼痛,佔85.9%;其次是經常疲倦和背痛。除生理症狀外,不少受訪者表示有專注力及記憶力變差、情緒波動,以及出現焦慮情況。
有關方面指,縱然大部份受訪者都有出現不同的生理、心理症狀,但4成受訪者沒有嘗試進行任何減壓活動去紓壓,其中46%表示沒有時間,亦有42.7%認為沒有需要。調查同時發現超過8成人(82.9%)指每日只用少於1小時去進行減壓活動,普遍忽視潛在壓力問題。
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鍾志源博士認為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若不刻意關注自身的狀況,大部份人都不易察覺隱性壓力的存在,長期受到不同的隱性壓力影響而不自知,而據臨床經驗顯示,有9成情緒病是屬於慢性的,當生活上的壓力累積至臨界點時便會爆發,引發抑鬱症、焦慮症或抑鬱焦慮共病等,更甚者會產生心理影響生理、由情緒因素引發的身體問題,如腸易激綜合症、肌肉繃緊、緊張性頭痛、心悸、胸口痛、呼吸困難、手震、骨痛、腸胃不適、手腳麻痺等,卻又並非真的出現疾病。
壓力大?不如學習如何從影像及顏色、音樂、呼吸鬆弛法等方面刺激5感,放鬆心情,並釋放壓力吧!鍾志源博士分享,很多臨床心理學家已常將5感不知不覺地融入心理治療中。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