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市民最好當然是向醫生求診並接受診斷,但平日也可多留意身體有否發出一些警號,例如出現耳朵痛的症狀,最簡單就要考慮有沒有其他「合併症狀」,並解釋像中耳炎蠻常會有流湯、流水、頭暈、耳鳴等,也可用棉花棒沾入耳朵,若有些水性分泌物,可能是真的發炎,但若聽力受到影響,或者是有悶脹感、有異常腫塊的話,還是盡早去求醫檢查較為穩妥。
此外,他又提醒,除了看有沒有其他症狀,另外一個關鍵「就是在治療上,耳朵理論上治療再怎麼久,兩個星期的藥物控制,應該會進步,這些疼痛應該要不見」,可是口咽癌昤若兩星期藥停了還在痛,「因為癌症是不斷地在擴大,症狀應該會加劇」,並非藥物就可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