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2-01-17
簡介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首部份小腸的黏膜受到損傷,分別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
病徵
患者可能有以下的徵狀:
- 上腹(肚臍以上)的位置感到絞痛或灼痛,這痛楚可發生在肌餓、飯後或晚上時候。
- 噁心及嘔吐。
- 失去食慾、打嗝或感到「胃脹」。
- 胸部不適。
- 體重無故下降。
當消化性潰瘍引致出血時,患者會出現咖啡狀的嘔吐物及 / 或黑色大便。當消化性潰瘍穿破時,腹部更會感到極度痛楚。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
消化性潰瘍會引起慢性出血而導致貧血。消化性潰瘍穿破時更會引起腹膜炎,需要緊急治療。
高危人士和成因
消化性潰瘍的形成,是由於胃酸及由胃和十二指腸內壁製造的保護性黏液失衡所致。普遍引起這現象的原因包括:
- 幽門螺旋菌感染──大約90%的十二指腸潰瘍及約70至75%的胃潰瘍跟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
- 服用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亞司匹靈及類固醇。
- 燒傷、外科手術或嚴重疾病。
另外,消化性潰瘍跟吸煙、酗酒及壓力也有關係。
預防
切勿服用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尤其是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亞司匹靈及類固醇。
- 立即戒煙。
- 減低或避免飲酒。
- 避免過份緊張。
- 「少食多餐」遠比飽食一頓為佳,含高脂肪及辣的食物就應盡量避免。
診斷
醫生會評估你的臨床情況及安排必須的檢查以幫助斷症。檢查項目包括驗血、呼吸測試及使用內窺鏡檢查,並抽取活組織以檢定是否受幽門螺旋菌感染。
治療
大部份消化性潰瘍病患者,都可透過藥物消除幽門螺旋菌或降低胃酸分泌而治癒的,同時亦需避免消化性潰瘍的誘因,如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等。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治療。
如果患者胃腸出現出血或穿破時,便有需要進行緊急外科手術。
一般在市面可購買到的抗胃酸藥只可暫時抒緩痛楚。如果你懷疑患上消化性潰瘍,你應徵詢醫生的建議及進行治療。
當引致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清除後,再次出現的機會便會大大降低,例如當幽門螺旋菌感染被完全治癒後,潰瘍的復發機會便會由每年的60至90%降至每年10%。
11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