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差,被胃痛、消化不良、飽飽滯滯、有胃氣、肚痛、肚瀉、便秘等問題困擾?你可能患上了「腸易激」!坊間說吃益生菌有助紓緩腸易激?腸易激是「自來病」?其實事出必有因,healthyD請來腸胃肝臟科醫生吳昊醫生和中醫師沈成豪和大家解說腸易激的成因和坊間迷思。
腸易激屬於一種良性綜合症候群,不會傷害身體,但會影響生活質素,所以治療方針主要在於控制症狀。醫生會建議病人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定時作息和控制壓力等,也可以紓緩病情;此外,一部分病人或需要用藥物治療,現時亦有越來越多效果良好的藥物,可以治療腸易激。
在中醫學角度,腸易激的成因與西方醫學相似,都是受到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情緒所影響。脾虛肝鬱是主因!中醫師沈成豪(圖)表示,臨床上的腸易激病人,大部份都是因為後天不良的生活習慣而造成脾胃和肝損傷,而情緒問題則會誘發問題變得更嚴重。最常見的脾胃和肝損傷症狀:
中醫治療腸易激主要是依照病人的病情,以患者最感不適的病徵診斷為腹痛、便秘、泄瀉等,再作出治理。沈成豪醫師認為,吃藥在短期內一定可以改善到病情,但健康則需要病人自己去爭取,決心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否則病情會反覆不定,變得「手尾長」!
中方迷思二:吃菜一定對腸胃有益?沈成豪醫師說,別以為吃菜一定對腸胃有益,因為菜也有分屬性,若然亂吃了性寒的菜,或熱性的菜也會傷脾胃!寒性的菜:小白菜、津白、芥蘭和芥菜等。拆解方法:用薑炒熟熱性的菜:蒜頭、蔥、洋蔥、韮菜和蕎頭等。拆解方法:用烚的方法較為平和,但也不宜多吃。平和的菜:菜心、生菜和唐生菜等。
西方迷思一:益生菌治腸易激?吳昊醫生解說,益生菌對腸易激確實有一定效果,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而且不建議長期一直服用。
西方迷思二:自行買腸胃藥?吳昊醫生亦不建議一開始純粹以成藥來處理慢性腸胃不適,必須尋求醫生的幫助,排除惡性或嚴重病變才能確診腸易激,尤其年紀較大的人士更應小心,因為腸易激發病一般在青年時期。另外,腸易激的徵狀每人都不同,建議在看過醫生後才好用藥。以免吃錯藥,斷錯症!Text:Kio延伸閱讀:1.濕疹根治 | 醫生:治療要用「鐵三角」一文看懂濕疹成因、症狀、治療及飲食2.糖尿病 | 營養師分享穩定胰島素5大飲食秘訣!認識糖尿病特徵、成因、症狀、胰島素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