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兩性關係 | 愛情長跑後一定要結婚?回答36個問題釐清雙方需求 調整相處模式

兩性關係 | 愛情長跑後一定要結婚?回答36個問題釐清雙方需求 調整相處模式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香港心理學會支部
日期: 2025-07-02

海岸村恰恰恰-愛情三角理論-如何調整戀愛心態-輔導心理學家

愛情是什麼?有時捉不到、看不見,正正是這種虛幻卻又實在的感覺令人著迷。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讓我們理解「愛」的本質,嘗試把愛情變得具體化。愛由三個核心元素構成:親密 (Intimacy) 、激情 (Passion) 、承諾 (Commitment) 。親密指情感上的親近感、連結感與歸屬感的感受,包含理解、支持、信任與分享內心世界。激情涵蓋浪漫與性的吸引力,性圓滿的感受和渴望。承諾是一種有意識的決定,指引導一個人願意與某人保持關係並朝著共同目標邁進的感受。 三元素的平衡可以孕育出每一段的愛情。

愛情三角理論-如何調整戀愛心態-輔導心理學家

面對愛情長跑後一定要結婚這個問題,這沒有一個有對與錯的答案,作為一個輔導心理學家,強調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怎樣活出人生的選擇,我會看待結婚只是其中一個方式,反而戀愛當中的個人成長是最值得深思的。有聽過,「在你選擇的伴侶身上,他們擁有的特質,一部分令你感到相似舒適的,另一部分其實是你渴望在你身上都可以擁有的」嗎?因為人們在關係中會尋求滿足各種心理需求,而我們選擇伴侶是為了實現這些需求的滿足。因此在每一段關係中你都會逐步了解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伴侶之間亦不經不覺地把對方治癒照顧好,這個過程有苦有甜,亦就是愛情中的磨合。然而想磨合成功,就必先要了解自身對親密關係的期望。

根據心理學家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我們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模式,形成了我們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的內在工作模型 (internal working models)。這些模型包含我們對自己(是否值得被愛?)、他人(是否可靠?)以及關係(是否安全?)的信念。成年後的浪漫關係,在許多方面都會喚起了我們童年時的依附關係,同時我們的內在需求會在潛意識中引導我們尋找能滿足這些依附需求或驗證我們內在工作模型的伴侶。另外,我們的依附風格亦決定了我們對關係中安全感、親密感和獨立性的需求,分別有以下三種依附風格及其對於浪漫關係的影響:

1. 安全型依附 (Secure Attachment)

擁有安全型依附的人通常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回應和支持。他們內心充滿安全感,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相信他人是可靠的。在擇偶時,他們傾向於選擇能夠建立穩定、信任、互相支持和獨立的伴侶。他們的內在需求是健康且平衡的,尋求的是互惠互利、共同成長的關係。

2. 焦慮型依附 (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

這些人可能在童年經歷過不一致的回應,導致他們對被愛感到不確定,渴望親密但又害怕被拋棄。他們的內在需求是強烈的被關注、被確認和被融合。在擇偶時,他們可能被那些難以捉摸或情感上有所保留的伴侶吸引,因為這些關係模式會重新觸發他們熟悉的被拋棄的焦慮,但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不斷尋求確認的機會。他們會特別在意伴侶能否持續給予關注和承諾。

3. 迴避型依附 (Dismissive-Avoidant Attachment)

這些人可能在童年被教導要獨立,壓抑情感需求。他們內在渴望親密,但又害怕過度依賴或被束縛,因此傾向於保持距離和獨立。在擇偶時,他們可能選擇那些較為獨立或傾向於在關係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他們的內在需求是保持自主性,避免過度的情感連結。

苦盡柑來遇見你-愛情三角理論-如何調整戀愛心態-輔導心理學家

對自己的依附風格有所認識後,在關係中便可以因應自己的情感需求調整與伴侶的相處模式。也可透過以下是由 心理學家Arthur Aron 與團隊設計的「36個問題」實驗釐清雙方的需求,制造一次讓大家可以互相治癒的體驗。這些問題分為三組,設計上循序漸進,從較淺層的個人喜好,逐步深入到更私密的價值觀和經歷,旨在透過「漸進式自我揭露」來促進親密關係。

第一組 (Set I)

  1. 如果可以在世界上任選一人共進晚餐,你會選擇誰?
  2. 你想出名嗎?想透過什麼方式?
  3. 打電話前,你會不會先排練要說什麼?為什麼?
  4. 對你來說,「完美的一天」是怎麼樣的?
  5. 你上一次自言自語唱歌是什麼時候?上一次對別人唱歌又是什麼時候?
  6. 如果你能活到90歲,且在生命最後60年能保持30歲的心智或身體,你會選擇哪一個?
  7. 你有沒有一個關於自己將如何死去的秘密預感?
  8. 說出你和對面這位(或伴侶)三個共通點。
  9. 在你的人生中,你最感激的是什麼?
  10. 如果可以改變你的成長過程,你會改變什麼?
  11. 花四分鐘,盡可能詳細地向對方講述你的人生故事。
  12. 如果你明天醒來能獲得一種品質或能力,那會是什麼?

第二組 (Set II)

  1. 如果有個水晶球能告訴你關於自己、人生、未來或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會想知道什麼?
  2. 有沒有什麼是你夢寐以求想做很久的事情?為什麼還沒做?
  3. 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4. 在友誼中,你最重視的是什麼?
  5. 你最珍貴的記憶是什麼?
  6. 你最糟糕的記憶是什麼?
  7. 如果你知道一年後你會突然死去,你會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嗎?為什麼?
  8. 對你來說,友誼意味著什麼?
  9. 愛和情感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10. 輪流說出你認為對方的一個優點,總共說五個。
  11. 你的家庭有多親密和溫暖?你覺得你的童年比大多數人的童年更快樂嗎?
  12. 你對你與母親的關係感覺如何?

第三組 (Set III)

  1. 各自說出三個真實的「我們」開頭的句子。例如:「我們都在這個房間裡感覺...」
  2. 完成這個句子:「我希望我有個可以分享...的人。」
  3. 如果你要和你的伴侶成為親密朋友,請分享什麼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重點。
  4. 告訴你的伴侶你喜歡他/她什麼;要說一些你可能不會告訴剛認識的人的內容。
  5. 分享你人生中一個尷尬的時刻。
  6. 你上一次在別人面前哭泣是什麼時候?獨自一人哭泣是什麼時候?
  7. 告訴你的伴侶你已經喜歡他/她什麼。
  8. 有什麼事情是太嚴肅了,不能開玩笑的嗎?
  9. 如果你今晚就要死去,沒有機會與任何人溝通,你最遺憾沒有告訴誰什麼事情?為什麼你還沒告訴他們?
  10. 你的房子著火了,裡面有你所有的財產。在救出你的所愛之人與寵物後,你還有時間安全地衝進去救一樣東西。那會是什麼?為什麼?
  11. 在你的所有家人中,誰的去世會讓你覺得最難以承受?為什麼?
  12. 分享一個個人問題,並向你的伴侶徵求建議,聽聽他/她會如何處理。同時,請伴侶向你反饋,你對於你所選擇的問題似乎有什麼感受。

苦盡柑來遇見你-愛情三角理論-如何調整戀愛心態-輔導心理學家

每一段關係都是一次探索自我的機會,讓你了解自己希望滿足哪些需求。這並非難事,只需平靜地觀察在關係中哪些部分 (或以上那些問題) 最能觸動你或什麼情緒最常浮現。請意識,人心的需求無止境,可能無法完全被滿足。這是一個人生課題,教導我們如何擁抱需求中的不完美,就是成就最完美的你,最終你會了解人生什麼部分對你最重要的。

不要後悔,勇敢去愛。所有經歷都發生在最好的時機。

參考文獻

  1.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 Attachment and Loss. New York: Basic Books.
  2.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3. Aron, A., Melinat, E., Aron, E. N., Vallone, R. D., & Bator, R. J. (1997). 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4), 363–377.

甄樂瑤 -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撰文:甄樂瑤 -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 英國心理學會及輔導心理學部專業會員
  • 香港輔導心理學碩士
  • 英國心理學榮譽學士
  • 高級家庭治療課程證書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
甄樂瑤是一位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她透過個人及小組輔導為個案提供心理輔導治療。亦同時擔任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副主席,向大眾提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她的早期工作中,曾於不同機構包括學校及自閉症治療中心等等提供服務。甄女士服務對象主要為幼稚園至小學年紀的孩子及其家長, 並運用家庭治療、遊戲治療、藝術治療及正向教育等方式,為出現行為、情緒或社交發展困難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照顧者提供治療及支援,致力發掘及培育家庭中的動力,為情緒受困的個人及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並找出路。甄女士亦曾於香港非牟利機構為各族群人士及癌症病人提供心理輔導服務,透過人本治療、接納與承諾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與案主在輔導過程中,疏理及調整生活中的困擾,藉此增強案主自我修復能力及發展個人全面發展。

 

圖片來源(部分):《海岸村恰恰恰》、《苦盡柑來遇見你》劇照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6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