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管理 >  羅慧娟:要學懂為自己的情緒把脈

羅慧娟:要學懂為自己的情緒把脈

Chanel Chan
編輯: Chanel Chan
日期: 2012-09-17

社會上對抑鬱症充滿誤解,許多人以為軟弱者才會患上情緒病,精神科醫生在藝人羅慧娟生前與她談到這問題,她大感氣結:「朋友猛叫我開朗一點,我哪裡不開朗?他們根本不明白,我真是越聽越氣!」

醫生:她不是抑鬱

康貴華醫生(簡稱康醫)是本地著名的精神科醫生,他每天都會聆聽情緒病患者的狀況:因各種苦難而破碎的生命、在風暴中呼天搶地的生命。羅慧娟就在意志消沉的日子來到他的診所。

初次聽過娟妹的經歷,康醫想到的是:「她的壓力是多重的。作為精神科醫生,如果我啞掉就麻煩了,因為做不了自己喜歡的事。」這位醫生不只能看見患病的表象,還能感同身受,有一顆珍貴的醫者仁心。

康醫回想曾經寫在牌板上的病況:「她看似精神飽滿,與人談話很有反應,不是抑鬱,而是適應上的疾患(Adjustment Disorder)。」他補充道:「失聰後那段日子,你仍勉強做主持、又要負責美容顧問、顧客服務等,全都是難以勝任的溝通工作。」

娟妹答道:「對啊,聽不見別人說甚麼又不好意思問,經常處於瞎猜的狀態,很累!」

醫生:你不斷付出,卻無人支援

「記得2004年的時候,我寫下了『你的支援網絡不夠』。你不斷為別人付出,自己有事卻無人支援,現在你身邊有許多天使,應該是後來慢慢地建立起來的吧?」

娟妹坐直身子,「嗯,這個病讓我成長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自己的限制,總因過度付出而耗盡。現在學會給自己把脈,當開始有情緒便停下思考:我是氣那些人,還是自己體力不夠?有時也要分辨自己是心情不好,還是崩潰。」

「你一做事就很雀躍,人們不但覺得你沒事,還會增加對你的要求。」康醫分析道。

娟妹連連點頭:「對!那時我遇到困難只會強撐,愛說『無辦法』,後來反省到『無辦法』即是沒有希望,但我未至於絕望吧?這才意識到不是完全沒辦法,而是『我可以選擇』。於是慢慢甩掉這『口頭禪』,沒想到連心態也改變了。」

醫生: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

康醫由衷地向大家說,「看!她的反應是意想不到的好。負面的少,正面的多,這是她自己做不來的。她之前的抑鬱,我在許多病人身上見過,但這次是非常特別,是好難的。她是一個非常例外的末期病人,好厲害,更是我見過的癌症病人中最單純、最堅強、最樂觀的。」

抑鬱症是可治之症,卻有許多患者尋死;癌症是不治之症,娟妹卻能活得安好。是復活的盼望,叫人在死亡的恐懼中釋放出來,帶著盼望活,也帶著盼望死。

康醫說雖然他的專業著重過程,不是著重結果,但看見這位「出色」的乖病人,對他的專業來說,是見證著一種病者療癒的鼓勵,臉上更隱隱流露著那份醫生獨有的「醫」懷安慰的滿足。

文章節錄自:《羅慧娟的生命禮讚-活在地上 如同活在天上》,策劃‧主筆:羅乃萱,突破出版社。
null

立即到抑鬱症區跟其他同病相連人進行分享及討論。

372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