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黃疸新生兒 | 如何區分胎黃的「生理性」及「病理性」?中醫拆解治療黃疸的原則及常用藥物

黃疸新生兒 | 如何區分胎黃的「生理性」及「病理性」?中醫拆解治療黃疸的原則及常用藥物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4-09-03

黃疸新生兒-胎黃中醫治療-仁濟醫院中醫師

新生兒黃疸,又稱「胎黃」 ,通常會在嬰兒出生後兩至四天內出現。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嬰兒會在出生後一週內出現程度不一的黃疸。通常嬰兒出生的第二天,皮膚開始變黃,部位則侷限於頭面、頸、胸及上腹,而小腿、前臂及手足心一般不黃,四至五天達到高峰,七至九天後自然逐漸消退,這樣的黃疸是屬於生理性的,新手爸媽無須過分擔憂。但某些特殊情況下,譬如黃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已經出現,伴有嬰兒的哭鬧不安、嗜睡、昏迷及抽筋等現象,而且黃疸久不消退,出現兩週後仍繼續加深,此類則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多加留意。

黃疸證型 | 中醫治療黃疸的原則及常用藥物

傳統中醫學認為,新生兒黃疸是由於嬰兒先天稟賦不足,體內濕熱蘊結,氣機運行不暢,肝失疏洩,膽液外溢所致。《諸病源候論》記載:「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薰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為之胎疸也。」故而針對這一情況,中醫有其獨特的辨證治療方法和用藥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辨證治療和用藥方案。

黃疸新生兒-胎黃中醫治療-仁濟醫院中醫師

濕熱薰蒸證型:

辨證:新生兒皮膚發黃,呈偏暗的黃色,可能伴有嘔吐、食慾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狀。

治療原則:清熱利濕、疏肝解郁、潤燥導滯。

常用藥物:黃芩、苦參、梔子、柴胡、白術、茯苓等。

 

寒濕阻滯證型:

辨證:新生兒黃疸顏色暗黃,長期不退,全身疲倦、四肢不溫,大便稀薄、胃口差、容易吐奶。

治療原則:溫中化濕。

常用藥物:茵陳、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為主。

 

瘀積發黃證型:

辨證:新生兒黃疸加重,伴有右脅痞塊質硬、腹部脹滿、大便灰白等症狀。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消積。

常用藥物:川芎、紅花、當歸、赤芍、香附等。

黃疸新生兒-胎黃中醫治療-仁濟醫院中醫師

小兒推拿輔助治療黃疸

除了中藥治療外,中醫更會結合小兒推拿輔助治療,針對新生兒黃疸進行綜合調理。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事實上,嬰兒幼小嬌柔,實際治療過程中,中醫師需要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更需要嚴格控制用中藥的劑量和療程,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黃疸 | 4個情況需急就診

如果出現以下幾類情況則需警惕,家長應及時帶嬰兒前往醫院就診,切忌自行服食中藥:
  1. 已知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出現新生兒溶血症;
  2. 母親孕期曾服用磺胺類藥物;
  3. 新生兒患有蠶豆症;
  4. 新生兒有被感染或敗血症的情況。

日常起居助改善黃疸症狀

日常起居方面,家長們應該事先諮詢醫生或中醫師的專業建議,合理安排新生兒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結構,亦要注意避免讓新生兒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整潔,並避免使用過多刺激性洗浴用品。嬰兒的房間應該光線充足,一方面可以方便觀察嬰兒,另一方面也可達到照光治療的效果。此外,更要注意嬰兒的皮膚、肚臍、臀部清潔,預防二次感染。希望上述資料對新手父母有所幫助,如對上述資料有任何疑問,歡迎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撰文:曾資宪斕

  •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全科學學士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內科)碩士
  • 香港浸會大學環境與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
  •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390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