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 港媽嚴厲管教致惡性循環!專家分享2個方法以讚美重塑親子溝通

筆者數年前遇到一位母親,她因初中孩子的成績不佳和對抗行為而感到困擾。據她稱,母子之間的溝通充斥著惡言,幾乎沒有平靜的對話。在我們的交談中,這位母親主要訴說孩子的缺點,並以批評的方式催促孩子努力學習。她甚至說:「我的孩子一點優點都沒有!什麼事都做不好!」
1654次閱讀
筆者數年前遇到一位母親,她因初中孩子的成績不佳和對抗行為而感到困擾。據她稱,母子之間的溝通充斥著惡言,幾乎沒有平靜的對話。在我們的交談中,這位母親主要訴說孩子的缺點,並以批評的方式催促孩子努力學習。她甚至說:「我的孩子一點優點都沒有!什麼事都做不好!」
事實上,這位母親並不討厭自己的孩子,對話中也提到孩子的優點,只是這些優點未被強調。她希望能以嚴厲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但卻適得其反,導致親子關係惡化。那麼,為什麼嚴厲的管教無法奏效呢?
多項研究發現,當孩子面對批評時,尤其在他們尚未發展出換位思考能力之前,往往會將批評誤解為「我很差勁」或「父母討厭我」。原本的意圖是為孩子好,但最終他們卻接收到的訊息卻是自己被討厭,這種誤解實在令人感到悲哀。
然而,這種「悲劇」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面對批評,人們容易產生焦慮、憤怒或悲傷的情緒。筆者隨便在互聯網上搜索,也能找到許多關於抱怨上司過於嚴厲的話題。可見,不僅僅是孩子,成年人也難以承受因被批評而產生的壓力。那麼在批評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又怎能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在認識到批評所帶來的影響後,親子之間的惡性循環變得十分明顯。因受批評,孩子的情緒變差而影響了學業表現,成績再次下滑,然後家人因而再度批評孩子,使孩子的情緒更差,進一步導致成績下降。這種循環不僅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對親子關係造成了更大的損害。
要打破這一惡性循環,首先需要改變溝通的方式。讚美孩子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的內在動機和面對挑戰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支持他們的學習與發展。在讚美的方式上,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參考資料:
Dweck, C. S. (2008).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3rd ed.). Ballantine Books.
Henderlong, J., & Lepper, M. R. (2002). The effects of praise on children's intrinsic motivation: A review and syn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5), 774-79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28.5.774
撰文:輔導心理學家吳綺敏女士 (Ms. Pil Ng)
輔導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的輔導心理學部擔任執行委員、美國婚姻分析 PREPARE/ENRICH 評估執行協談員、LEGO® 六色積木Level 1&2 認證引導師、LEGO® 遊戲箱認證引導師、Brick-By-Brick® 認證引導師及PACT®「親‧ 子‧ 遊」社交溝通親子訓練導師。致力於心理輔導工作,曾提供治療小組及心理輔導予戒賭人士、夫妻、父母及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學生,曾處理人際關係、成癮、學業及工作壓力、情緒困擾及家庭衝突等問題。為了更進一步推廣心理健康教育,她亦有曾於不同機構和院校提供培訓講座及工作坊,及參與撰寫兒童心理等雜誌文章,更成為台灣 Felix & Rena Art 壓克力流體畫認證導師及日本Atelier ink art TUA plus one 酒精墨水認證導師推廣心靈藝術及生命教育,融合心靈藝術及精神健康相關的講座、培訓及工作坊予教師、學生及家長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