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薑食療 | 中醫詳解薑的治病功效與宜忌 | 生薑/乾薑/子薑/高良薑/薑黃有甚麼分別?

薑食療 | 中醫詳解薑的治病功效與宜忌 | 生薑/乾薑/子薑/高良薑/薑黃有甚麼分別?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3-11-15

薑食療- 中醫-薑治病功效-宜忌-生薑

中國自古已有以生薑入藥驅風邪寒熱,日常更有以薑入饌調味的習慣,例如炒菜、燉肉、煲粥等等家常菜式均會加入適量生薑,驅寒暖胃,是每家每戶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隨著食療及中藥的日益普及,除了生薑之外,各種種類及形態各異的「薑」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它們之間有甚麼分別呢?進食後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及壞處?以下向大家逐一介紹。

1. 生薑

根據《本草綱目》中有關生薑的記載,「生用發散,熟用和中。除風邪寒熱,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這指出了生薑和乾薑煨薑一類炮製品的差別。生薑之性走而不守,以散寒解表,除濕和胃為主,常用治療外感風寒型感冒,外感風寒濕而致嘔吐胃脹等症。

生薑的日常應用還有很多,例如解魚蝦蟹毒,食大閘蟹時所配之蟹醋亦常有加入生薑,以其辛溫解魚蝦蟹之寒性。暈車時含服生薑亦能緩解眩暈及止嘔吐。受寒吹風後,如風寒感冒症狀仍未起時,亦可自行煲生薑檸檬水服用,作預防之效,疏散仍在肌表的風寒之邪,民間傳統中的可樂煲薑也是因為這個原理。

此外,不同於生薑之性溫,薑皮性涼,所以容易上火的人生薑應該連皮進食。薑皮更有利水消腫之效,故易於水腫的人亦可用生薑皮焗水飲用。

 

2. 乾薑

薑食療- 中醫-薑治病功效-宜忌-乾薑

乾薑是脫水的生薑,不同於街市菜檔就能輕易找到的生薑,乾薑一般要在中藥房購買。其性散而能守,以溫中散寒為其主要功效,因它入肝、脾經,故亦能暖宮,臨床常用於內生之寒濕及內寒體質調理,例如陽虛內寒而致的手腳冰冷、痛經、慢性泄瀉等等。因為乾薑味道更為嗆辣,口感亦較差,所以少見於日常飯菜湯水,較常見配合黑糖焗茶飲用。但要注意別過量飲用,否則較易造成口乾、咽痛及便秘等狀況。

 

3. 子薑

薑食療- 中醫-薑治病功效-宜忌-子薑

子薑亦稱嫩薑,是在約四個月左右採收的生薑。子薑沒有生薑及乾薑那種一絲絲的纖維口感,肉質脆嫩爽口,多在醃漬後直接食用,較少入藥使用。子薑性微溫,醋醃後更能開胃醒脾,十分適合暑濕時節,食慾不振之時作飯前小菜。

 

4. 高良薑

薑食療- 中醫-薑治病功效-宜忌-高良薑

高良薑則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品種,在中國菜式少見,多見於東南亞料理中,中醫亦常有使用。高良薑與乾薑功效類似,多用於胃脘冷痛,但乾薑性辛溫,高良薑性辛熱;乾薑入肝胃經,高良薑入脾胃經,所以胃寒疼痛時,高良薑之止痛功效往往更顯著及快速。不過高良薑偏性明顯,不宜久服,只適宜作應急使用。

 

5. 薑黃

薑食療- 中醫-薑治病功效-宜忌-薑黃

薑黃亦是一個單獨的品種,雖然同樣少見於中國菜式,但日常中大家肯定有接觸過,因為它是咖喱的主要原料,咖喱標誌性的黃色便是來自於薑黃。與之前提及過的幾種薑完全不同,薑黃並不主攻脾胃調理,它主要的功效在於活血行氣,通經止痛,臨床多用於各種肢體關節疼痛,治療風寒濕痹而致的痛證尤其合適,亦常常會配伍其他藥物治療跌打損傷。再者,因薑黃入肝經,所以氣滯血瘀而致痛經或閉經的情況亦適用。

臨床用藥會使用的還有炮薑、煨薑、薑炭等,薑可謂藥食同源的最佳例子,只要懂得因應體質及天氣,適量地食用不同種類的薑,便能避免不少常見疾病,大家不妨多多留意。上述藥食介紹僅為一般建議,藥食療效會因應體質及天氣等因素有所不同,如果大家對自己的體質及不同種類的藥食有疑問,應盡早到中醫診所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文章撰寫:

黃穎曦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治療:內科、針灸科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006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