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藥後腹痛、腹瀉?中醫解構吃中藥拉肚子原因及改善貼士

第三種服中藥後會出現的反應,是飲藥後病人覺得腹脹,有很多胃氣,或者感到腹部絞痛,接著排出稀爛大便,要是病人在家外不方便上廁所,情況也頗為狼狽。病人服中藥後出現腸胃不適,有可能和湯藥中的藥材有關,也有可能和服藥方法有關。
340721次閱讀
第三種服中藥後會出現的反應,是飲藥後病人覺得腹脹,有很多胃氣,或者感到腹部絞痛,接著排出稀爛大便,要是病人在家外不方便上廁所,情況也頗為狼狽。病人服中藥後出現腸胃不適,有可能和湯藥中的藥材有關,也有可能和服藥方法有關。
服中藥後腹痛、腹瀉也可能跟藥物成份有關(藥材品質和有否摻雜錯配是另一回事,在此不贅),這個應該要結合服藥者的體質考慮。藥性苦寒、寒涼的中藥能夠清熱,可用於治療實熱證,但需要衡量病人的體質強弱和脾胃功能好壞決定藥量,對脾胃功能欠佳或體虛者如果過量使用藥性寒涼的藥物有機會可引起腹瀉,情況類似有些人吃生冷食物多了,刺激腸胃,同樣會出現腹痛泄瀉情況。
另外一些性質比較滋膩的藥材容易礙胃,對消化力差者也容易引起腹脹。要減少藥後不適出現的機會,當有需要用藥性很熱或很寒的中藥來治病時,一則是依實際病情而用,需要多少用多少,不貪多,達到效果則停藥;二則是要保護正氣和顧及脾胃,如果患者本身身體較差,用藥及判斷病情就要抓得很準確,還可透過藥物的配伍達到保護作用。
中醫師開中藥處方必須考慮方劑配伍,即一種中藥和另一種(或多種)中藥之間會發生甚麼作用,術語即方劑配伍裡面的「七情」。藥方的效力不是個別藥物加起來的總和,藥物的配搭有機會是加強作用,也有機會是互相制衡。對脾氣虛、脾胃功能差的人,方劑配伍需要兼顧健脾和理氣,例如熟地黃配伍砂仁,就是將有理氣功效的砂仁和性質滋膩的補陰藥熟地黃配搭,避免脾胃虛弱的患者服用熟地後出現胃脹的問題。另外在用藥性較猛烈的中藥時,常配伍甘草(視乎需要生用或炙用),有調和諸藥的作用。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