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拔罐時出現水泡 代表有效袪濕? 中醫為你拆解拔罐作用和功效

拔罐時出現水泡 代表有效袪濕? 中醫為你拆解拔罐作用和功效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4-03-06

拔罐

有位病人告訴我,平時幫她做保健按摩的治療師說拔火罐一定要拔到起水泡才有效,表示身體的濕氣被吸了出來。每當她見到拔罐後自己的皮膚起了很多水泡,而她又感覺到自己的頸、肩、腰、腿輕鬆了不少後,便對治療師的說法深信不疑。某次她因為在家不慎扭傷了腰,於是來到我這裡針灸,我發覺她的腰肌非常緊張,似是因為外傷影響氣血運行,於是我替她先拔罐,再針灸。她看到拔罐後皮膚沒有起水泡,便感到有些不滿了, 因為她以前接受拔罐時皮膚都一定會起水泡的,她覺得出了水泡才有療效。

拔罐時是否一定要吸到起水泡?答案可謂眾說紛紜,但根據中醫醫理及臨床經驗,拔火罐起水泡一定不是常規拔罐會出現的反應。

出現水泡=有效袪濕?

拔罐的作用是透過負壓吸力和熱力,促進氣血運行、清熱、行氣活血,而且通過拔罐時開泄皮腠的作用,驅除風寒濕邪,解表發散。如要達致上述功效,基本上不需要吸到起水泡。不少人以為只有親眼見到拔罐處皮膚現出一個個小水泡,才相信身體的濕氣被拔罐「扯」了出來,其實並不正確,因為中醫所講的袪濕、風、寒、濕邪等往往只是無形、抽象的概念,不是實體可見的物質。拔罐可以袪濕,是由於它開泄腠理、發汗除濕的作用,而不是水濕直接被拔罐時的吸力抽了出來,因此拔罐袪濕的證據不是靠察看皮膚到底有無起水泡,而且病人自己覺得身體痠痛、重墜的感覺有沒有減輕。濕停體表、筋骨、關節,常引起患者的身體重墜、痠痛乏力,而且病徵經常反覆發作,纏綿難癒,這種濕痹中醫又叫「著痹」,其中一種中醫治療方法是拔火罐。

如何處理水泡?

拔罐後出現水泡,既不是排濕表現,而且也會為患者帶來相當不便,當水泡穿破後更有感受外邪的機會,所以應該做好皮膚護理。出水泡後不應把水泡刺穿,應該洗淨傷口並用敷料遮蓋,滲液會慢慢被身體吸收。若水泡穿破,則需更注意皮膚清潔和定時更換敷料,尤其對本身正氣不足、體虛的人要更加留意。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9598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