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嬰兒生長線 | 變肥變瘦可以用一句話解決?醫生:不要太看重重量而是孩子的整體

嬰兒生長線 | 變肥變瘦可以用一句話解決?醫生:不要太看重重量而是孩子的整體

張傑
兒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2-05-10

嬰兒生長線-指標-重量

這個世界的大部份事件都沒有絕對性,只有相對性。所謂「好與壞」、「美與醜」、「肥與瘦」、「高與矮」,都是相對性的。對於父母而言,他們特別留意自己孩子的體重。在初生嬰兒健康檢查中,如果孩子的重量持續超過一個指標(例如第97生長線),醫生就有機會勸告父母要替孩子「減肥」。相反,如果孩子的重量持續低過一個指標(例如第3生長線),醫生就有機會要求父母要加營養。以上的「建議」,理論上是非常合理的。可是,如果是當時人的話,應該有點為難。理由是,父母本身就算沒有量度,大概也估計自己孩子的重量傾向。如果嫌孩子重量不夠,自己已經會自動想餵食多一點。如果知道孩子重了一點,但是減食量又似乎不可行。那麼,應該如何是好呢?

嬰兒生長線-指標-重量

圖片來源:https://www.cuhk.edu.hk/proj/growthstd/chinese/gs_usin3.htm

首先,大家要知道,基本的生長檢查是必要的,因為基於大部份的嚴重疾病都涉及有生長的問題。所以,當生長尤其是重量的偏差(過輕或過重),都有機會有毛病,而要進一步的檢查。但是,其不代表這種差異就等於有問題。醫生的責任就是一個「守護者」去排除或尋找有問題的個案,作進一步的跟進。若果沒有即時的異常,就可暫時持續觀察。

嬰兒生長線-指標-重量

可是,很多人在這時候就會拋出兩句說話:「你要給他吃多一點!」(對於重量不太「理想」的情況)或「你要替他節食!」(對於感覺上太重的情況)。這些說話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我個人會先了解孩子進食的情況,然後問父母有沒有刻意給孩子食多一點令孩子過重;或刻意給少一點令孩子重量不夠。絕大多數人會說「沒有」,而我個人也會相信父母。我們告訴他們4個重點:

  1. 我明白你們已做得很好,問題不在你們身上。
  2. 在這段時間(一歲前),你孩子的重量與他們個人的食慾和吸收有關,但是卻沒有人能夠控制。所以唯有順其自然。
  3. 在孩子一歲後,遺傳因素的影響便會增強,所以他們的體量便多數有所變化。到時請不要又有其他的擔心。例如為何孩子突然間瘦下來?
  4. 我們成人的重量和身材也其非一定有其他人眼中是百份百「標準」,但是我們也生活我很愉快。所以,不要太過關注重量這個數字,而是孩子的整體。

批評別人是很容易的,但是卻同時容易令對方墜入內疚和不知所措的狀態。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872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