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大便有血 | 是痔瘡?大腸直腸癌?醫生分享8招預防及改善大便出血方法

大便有血 | 是痔瘡?大腸直腸癌?醫生分享8招預防及改善大便出血方法

袁靜怡
全科醫生
日期: 2024-10-04

大便有血-痔瘡-大腸直腸癌-腸鏡-袁靜怡醫生

近期氣候時而潮濕、時而乾燥,天氣不穩令部分女士因皮膚過敏問題而前來求診。當中Karlie不但受皮膚問題困擾,同時亦受排便困難煎熬,問診期間還透露大便帶血,令她大感憂慮,查問是否有接受大腸鏡檢查之必要。

腸道健康的確會由內而外影響身體,並透過食慾、排便習慣,乃至外觀,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

大便帶血可分顯性及隱性

醫生先向Karlie解釋,大便出血並不罕見,可分為顯性或隱性。前者指大便明顯附血,常見出血原因是便秘、用力排便導致肛裂或痔瘡;但患者不應輕視痾血這個徵兆,須留意排血持續多久,若情況無故維持數週或以上,背後成因有機會與其他腸胃疾病有關,包括消化道潰瘍、大腸瘜肉、憩室炎、炎症性腸疾病等,甚至由更嚴重的大腸癌或胃癌引起。

至於大便隱性出血,顧名思義,單憑肉眼難以察覺,需透過大便隱血測試才有所發現。在測試中驗出隱血,不等同已患上大腸癌,陽性結果只代表腸道有出血情況,可由上文提及的各種腸道疾病引致。

大便有血是痔瘡?大腸直腸癌?

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皆有大便帶血的病徵,容易令患者混淆,最有效的區別方法就是進行身體檢查,找出病因。

醫生會先了解患者徵狀、個人及家族病歷、生活習慣等細節,例如曾否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黏液、排便不潔或困難、腹痛、作嘔、貧血及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如曾有兩項或以上症狀,會建議患者接受大腸鏡檢查,找出大便有血的原因。

大便有血-痔瘡-大腸直腸癌-腸鏡-袁靜怡醫生

大便有血 | 大腸癌篩查計劃

現時政府鼓勵沒有病徵的50至 70歲人士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主要透過大便隱血測試作初步篩查。若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會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查找腸道疾病;若於大腸鏡檢查期間發現大腸瘜肉,可一併切除並送往化驗,以確定是良性瘜肉或是有癌變風險的瘜肉,及早採取合適治療方案,增加治癒機會。

大便有血 | 生活習慣影響腸道健康

雖然 Karlie只有四十多歲,但為求安心起見,接受醫生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檢查期間發現腸道竟有一顆體積約0.5厘米的大腸瘜肉,幸好及早發現並即時切除,經化驗後證實沒有癌變風險。

此外,醫生還觀察到Karlie患有內痔問題,有機會因排便時弄損痔瘡而導致大便出血。原來Karlie時常貪方便吃快餐醫肚、又少喝水,攝取膳食纖維不足和身體缺水,引致長期便秘;加上工作時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久而久之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減慢,令到周邊組織變弱,引致血管組織充血及腫脹,形成痔瘡。

醫生還提醒Karlie負面情緒亦會觸發腸道健康問題,情緒緊張會影響排便次數,形成惡性循環,宜學習放鬆心情、舒緩緊張情緒。

大便有血-痔瘡-大腸直腸癌-腸鏡-袁靜怡醫生

預防及改善大便出血方法

雖然部分患者會接受痔瘡切除手術,但病情屬輕度的痔瘡則無必要動刀,可先透過非手術方法治療。要預防痔瘡及肛裂引起痾血,首要確保排便暢順,避免使勁對肛門周圍血管造成壓力。以下日常習慣有助保持排便柔軟暢順,改善排便出血問題:

  • 攝取高纖維食物和足夠水份
  • 戒吃油膩煎炸食物
  • 定時運動刺激腸胃蠕動
  • 久坐久站時轉換姿勢
  • 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改善腸道內好菌數量,平衡腸道微生態
  • 留意排便感覺,切勿忍受便意,此舉反令大便滯留腸道,形成宿便;亦不應在沒有便意時嘗試用力排便,加劇肛門壓力
  • 排便後避免用粗糙的衛生紙擦拭肛門,可嘗試用水清理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5583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