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中藥藥膏製作知多啲!中藥外用藥劑介紹

中藥藥膏製作知多啲!中藥外用藥劑介紹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0-12-03

中醫師進行診症時,除了內服藥方外,針對不同病患,也有機會處方外用藥物,本文將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常用中藥的外用藥劑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外用藥是指通過與體表局部直接接觸而起治療作用的藥物。適用於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骨傷科等。

外用中藥的發展可追溯到戰國後期的《黃帝內經》,當中已有膏劑的製作和應用。到晉代《肘後備急方》更將膏劑由皮膚外敷發展到五官科的外塞。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對於丸、散、膏、丹等中成藥製作已趨完善;清代的《理瀹駢文》更是膏劑的專著,書中對膏劑的治病機理、配製工藝、應用方法和治療經驗均有詳細的論述。可見中草藥的外用理論早已成熟。

外用藥有多種劑型,常用的包括湯劑、浸劑、油劑、軟膏等。

湯劑即以中藥煎湯後去渣的湯液。適用範圍:皮損焮紅腫脹,滲出明顯;化膿瘡面;皮膚、外陰和肛門瘙癢;漱口等。例如以清水煎煮金銀花30克及生甘草30克20分鐘,去渣後將藥汁待涼,局部外洗患處。以上兩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急性皮炎的皮疹色紅發熱有舒緩作用。

浸劑包括浸酒的酊劑和泡醋的泡劑。適用範圍:各慢性皮膚病,如頑癬、灰甲、鵝掌風;色素減退性皮膚病,如白癜風;毛發性疾病,如斑禿等。例如以白酒浸泡補骨脂,密封7天後過濾去渣,可治療白癜風。

油劑以植物油與草藥調和混勻而成;或以藥物浸入植物油中熬煎至枯去渣,或從植物中壓搾取油。適用範圍:急性或亞急性伴有輕微、中度糜爛、滲出的皮膚病;皮膚乾燥脫屑和乾裂。例如紫草油能軟化慢性濕疹的增厚皮疹。

軟膏將藥物研磨至極細,混合基質調成一種均勻,細膩,半固體狀的劑型。適用範圍:皮膚乾燥,皸裂,肥厚,苔癬樣變。有助深部炎症的軟化和吸收。

注意事項

使用外用藥時,應由低藥物濃度及少份量開始,視患者反應及耐受力而逐步增加。特別是顏面、頸部、外生殖器向四肢屈側皮膚,對外用藥較為敏感;嬰兒皮膚薄而嫩,對外用藥的吸收較快;女性皮膚比男性皮膚的吸收力更強,以上情況更應注意用藥後的皮膚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

部份中藥有光敏特質,使用後應避免日光及紫外光照射,否則會造成日光性皮炎,出現紅腫及色素加深等症狀。但日光性特質的中藥對治療白癜風有顯著療效,因此使用前應諮詢註冊中醫的意見。

何家惠醫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深水埗區)、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1351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