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買鞋!唔開心?買鞋!」這個傳頌一時的商場廣告,道出了不少時裝人的心聲。但其實買鞋何用藉口?對潮流人來說,開季買鞋更是天經地義!但不少人買鞋時只注重鞋子的外觀樣式,而忽略了舒適度和實用度,以致穿鞋時引發不適而痛若不堪。臨床所見,許多足部的問題都因穿著不合適的鞋而起……
雙腳位於人體的基底,跟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穩,就會造成房屋結構不良。人類是兩足動物,一切體重和負荷,行動或跑步的衝力都由雙腳承受;每踏一步,身體的重量都會壓在腿上,足踝及雙膝自然受壓,甚至影響髖部及腰部。
鞋的品牌不等於完美的設計,而高跟鞋、涼鞋、拖鞋、白飯魚或尖頭鞋等,這些鞋缺乏寬闊和平穩的鞋底及不能給予足部適當支撐,都不會是合適的鞋。
一般來說,質量好且合適的新鞋穿上後就會很舒服。合腳的鞋不壓腳背,鞋前需預留約一個拇指的空間,前腳要有一定擺動的餘地而後跟不能擺動,腳後跟和鞋梆之間不感覺摩擦。而且,每個人的雙腳大小並不一樣,試鞋時要以偏大腳的舒適度為主,必須站起來走幾步,看看兩隻鞋是否都跟腳,並該選擇在黃昏時試鞋。
選擇合適的鞋子及鞋墊,除了可以保護足部不易受傷,還有利於足部問題的矯正:
對:鞋子必須能在正確的位置彎曲——鞋身應於鞋頭起計1/3的位置摺曲。
錯:若屈曲部位明顯偏離掌指關節,或能被屈成U型,則表示鞋底過軟,承托力不足。
對:鞋內要有足弓承托。
對:鞋後跟必須堅固(圖下方),用拇指由後側或左右側推擠不可變形(圖上方);後跟必須包覆足部的腳跟。
對:鞋子左右扭轉時必須保持原狀,不變形。
錯:不可像破布般扭成一團。撰文: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彩頤康健坊綜合醫療護理中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