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兩月內79人染乙型鏈球菌 7人死亡 部分個案曾接觸淡水魚(附專家建議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貼士)

兩月內79人染乙型鏈球菌 7人死亡 部分個案曾接觸淡水魚(附專家建議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貼士)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10-20

魚類營養價值高,很多人都愛吃魚來補充多種營養素。然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日前公布,本港兩個月內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而當中有7名病人死亡,但醫管局強調死因未必與感染乙型鏈球菌有關。

個案最小年紀僅一個月大

據了解,中心接獲醫管局通報,上月和今月(截至10月10日)分別有58名和21名住院病人經檢測後證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較過去3年錄得每月介乎9至26宗個案有所增加。

而該79宗個案涉及42男、37女,年齡介乎一個月大至96歲。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蜂窩組織炎等。中心調查顯示,部分病人病發前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當中部分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

化驗分析顯示其中最少32宗個案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與部分個案曾到訪的荃灣楊屋道街市、元朗雞地佳得香港實業,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吻合。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中心發言人說:「食環署已進行了有關街市的徹底清潔及消毒工作,而漁護署會到淡水魚批發市場採集更多魚樣本,協助確定本地的情況。」

乙型鏈球菌如何傳播?

乙型鏈球菌細菌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而寄存可以分為暫時性、間歇性或持續性。乙型鏈球菌並非性傳染疾病[1-3]。防護中心引述:「參考文獻,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母嬰傳播,另外亦有文獻報告與進食或不當處理含菌的食物有關。市民如有不適,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建議,市民勿徒手揀魚,處理海鮮時要戴手套,徹底煮熟海鮮方可食用。

idea

食環署發言人提醒市民不要食用淡水魚生,並已向食環署轄下街市的魚檔或持有新鮮糧食店牌照的的魚檔發出勸諭信,提醒他們小心處理魚類,尤其要注意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

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3招:

  1. 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時應使用手套,並避免傷口接觸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
  2. 避免進食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及
  3. 到訪濕貨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並應保持手部清潔。

558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