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老年黃斑病變|團體:延誤診治 視力永久損傷可盲 倡加快落實公私營合作|附醫生拆解致病風險因素及病徵

老年黃斑病變|團體:延誤診治 視力永久損傷可盲 倡加快落實公私營合作|附醫生拆解致病風險因素及病徵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4-09-11

隨著本港人口老化,老年黃斑病變(乾性及濕性)愈趨普遍,估計現時約有50萬港人患此疾病,當中的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更有可能在數天內令患者的視力急速下降,港大研究中心曾公布,老年黃斑病變為港人致盲的第二大元兇。有組織於2023年曾公布調查,發現公營服務存在三大不達標情況,包括80%患者不知錯過黃金治療期會致視力永久損傷。

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表示,老年黃斑病變的高發年齡為60至65歲,亦是導致60歲以上長者失明的主要元兇。

香港醫護聯盟公布「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治療調查問卷」數據,是次調查透過電話訪問了200位50歲以上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患者,其中近9成為退休人士;家庭住戶每月收入少於15,000元者超過8成半;每位患者合共接受眼內注射次數中位數為6次。 調查結果顯示,公營服務存在三大不達標情況,包括受訪患者由開始排期見政府眼科醫院醫生至首次進行治療的中位數,需要等候8個月。其中8成受訪患者表示在確診後或接受治療時,沒有任何政府醫生或醫護人員向他們說明不及早治療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造成永久損傷;7成受訪者表示沒有講解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近5成半沒講解眼疾不能完全治癒,可能要長期接受治療。

驗眼

第二,逾7成患者不達「治療首三個月每月一針」的標準治療;以及80%患者不知道錯過黃金治療期會引致視力永久損傷。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先生表示,實際上,病發首三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在視力未嚴重受損前接受治療,療效明顯更佳;相反,若未有及時治療,視力損失便難以逆轉,甚至有機會致盲。協會建議加快落實公私營合作,制定明確指引把病人分流到私家眼科接受檢查及治療,讓有急切需要的病人盡快治療;有關當局應盡快考慮引入新一代較長效的眼内注射藥物以減少打針次數,無疑能減輕對服務需求的壓力等。

老年黃斑病變|患者:等到有得醫都嘥藥費

66歲的濕性老年黄斑病變患者林女士現身發布會分享患病歷程。她表示,2018年3月開始發現自己的視力模糊,並突然猛流眼水,看到的景象又變得彎彎曲曲,本來是想到公立醫院求診,但其女兒覺得病症很急很嚴重,著她立即看私家眼科醫生。

經檢查後,林女士確診患上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要立即進行眼内注射藥物治療,並要連續三個月每月一針。「藥費真的很貴,我要求私家醫生為我寫公立醫院轉介信,但排期要等6個月(即2018年10月),唯有先在私家眼科打三針,病情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眼水。」

6個月後林女士終於見到公立醫院醫生,獲安排一個月後開始治療,完成後再定期覆診,病情變差時再打針,一直至今合共打了十多針。「我後來上網瀏覽才知道這個病有黃金治療期,真慶幸當初女兒帶我去看私家醫生,否則若真的等6個月才看政府眼科,到時都差不多盲了」,「政府真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特別是病情緊急的病人,若沒錢看私家醫生,便會白白錯過黃金治療期,通俗點說就是『等到有得醫都嘥藥費』。」

老年黃斑病變|了解致病風險因素及病徵

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表示,老年黃斑病變的高發年齡為60至65歲,亦是導致60歲以上長者失明的主要元兇。「黃斑點為視網膜中心的部分,是感光神經細胞最密集的區域,主要負責控制視力的敏銳度。當黃斑點出現退化或病變,可導致視力模糊或視覺出現盲點。」龐醫生指老年黃斑點病變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後者嚴重的可致盲。

龐醫生續稱,年老、吸煙、肥胖、高血壓或高血脂、長時間接觸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以及家族遺傳等,均是老年黃斑病變的致病風險因素。主要病徵包括閱讀或進行近距離工作時需要更強的光線;難以適應較暗的光線,例如進入光線昏暗的房間;影像尤其是直線會變形扭曲;影像變淡;中央視力變得模糊;影像中央或附近區域變黑或有盲點,以及視力逐漸或突然喪失。 至於另一種可致盲疾病——糖尿黃斑水腫,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長期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高血壓或高血脂人士,均是患糖尿黃斑水腫高危一族,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影像顏色變淡、線條斑駁曲折、視野內出現漂浮物等,一旦出現這些警號便應立即求診。

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均可利用「阿姆斯勒栅格表」做自我檢測,若發現不妥應立即求醫。

127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