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中大研究︰九成受訪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痛症部位

中大研究︰九成受訪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痛症部位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1-15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於去年一月開展為期三年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計劃於去年一月啟動,團隊於首10個月訪問近400名參與計劃的長者,發現接近九成有兩個或以上的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痛症(不包括癌病所引起)。慢性痛症是指身體間歇或持續出現三個月或以上的痛楚,成因各異,例如受傷或手術癒後、肌肉關節勞損、關節退化、慢性發炎或感染亦有可能導致長期痛楚。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於去年一月啟動,招募年滿60歲或以上且持續患有痛症三個月或以上的長者參與,接受計劃提供的痛症緩解服務、健康教育及研究。團隊日前公布首輪數據,首10個月共訪問396名參與計劃的長者。初步數據顯示,接近九成受訪長者表示患有兩個或以上的痛症部位,最常見疼痛位置為膝部,佔38%;背部、肩膊分別依次跟隨其後,分別有21%及15%。同時,有關調查亦發現有四成長者出現輕度至中度焦慮情況,接近八成處於前期衰老至衰老階段,近兩成有機會患上少肌症。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總監薛詠珊醫生表示:「我們的初步數據顯示本港不少患有慢性痛症的長者,因身體長期承受痛楚而衍生情緒及其他身體機能方面的問題。為免身體受痛楚煎熬,他們往往會選擇減少活動、拒絕社交,結果加速退化,進一步減低活動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受膝關節痛困擾多年的李婆婆,本來已排期在公立醫院進行置換膝關節手術。她在半年前開始參與計劃,經過痛症緩解運動訓練後,其膝痛情況得以舒緩,行動能力亦大為改善。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教授補充:「慢性痛症患者往往單靠藥物處理痛患,容易忽視因為長期痛楚及行動不便問題引起的負面情緒。事實上,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問題相互影響,因此他們需要多方位的治療方案,除藥物外,亦須配合飲食建議和監督、運動、心理及行為治療。」 

Text: Fion

241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