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懷孕育兒 >  口齒不清 =「黐脷根」?

口齒不清 =「黐脷根」?

May Chan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3-07-30

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口齒不清是由於「黐脷根」(脷根過短),只要做手術「剪脷根」就能解決發音問題,究竟這觀念是否正確?

撰文: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社區醫療支援服務網絡言語治療師

「黐脷根」是一種先天性的結構問題,是指兩側的舌頭黏在一起,成為根膜,較嚴重的個案會出現「心形脷」(見圖),普遍約有3至4%的小童有「黐脷根」問題,當中以男孩較多。

由於「黐脷根」會影響舌頭伸展的幅度,有此問題的嬰兒會較難吸食母乳,而幼童或成年人亦較容易有發音、口腔潰爛的問題。但「黐脷根」是否一定會導致發音問題呢?其實並不一定,統計顯示約一半的患者會有發音問題,他們說話多會語音不清或未能發出舌尖音,如「多」、「他」音等。

但幼童有發音問題,卻並不一定是「黐脷根」,亦可能是語音學習遲緩,故需要找言語治療師作詳盡評估,了解幼童是「黐脷根」或語音學習遲緩。若幼童由於「黐脷根」而學習了錯誤的發音方法,接受手術並不能即時解決問題,幼童需接受言語治療,學習正確發音方法,才能根治問題。

以下的方法可以増強幼童舌尖向上的活動能力(詳情請先向言語治療師查詢):
1. 塗朱古力醬在門牙後面,請幼童舔食。可用手輕輕張開並固定他的下顎,初時不用張得太大,以免太難。

Image courtesy of zole4 / FreeDigitalPhotos.net

2. 另外也可放小件食物(如:小甜圈)在門牙後位置,請幼童舌尖向上頂住小件食物,維持5秒。

Image courtesy of Arvind Balaraman / FreeDigitalPhotos.net

629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