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學新知 >  中大研究揭空氣污染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中風和急性心臟病風險增近4成

中大研究揭空氣污染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中風和急性心臟病風險增近4成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1-06-02

微細懸浮粒子(PM2.5)是指直徑少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由於它的體積非常細小,吸入的PM2.5會透過呼吸道直入心肺血液,污染物就會走勻全身,其重金屬成份更會危害人體健康。

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生活在微細懸浮粒子(PM2.5)高濃度地區的人士,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加8%,意味着中風和急性心臟病的風險亦會分別有所增加。

中大醫學院收集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多個省市等,於1996至2007年期間,涉及1,656名成年人的研究數據,透過超聲波量度他們的「手臂動脈血流介導擴張(FMD)」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IMT和FMD都可作為早期血管硬化指標,用作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

研究團隊另透過衛星模型估算參加者所接觸的PM2.5濃度,按地區污染程度將參加者分成不同組別。團隊發現曝露於最高PM2.5濃度的參加者,與最低的一組相比,頸動脈IMT厚度多8%,而 FMD的表現亦較差。

研究人員又稱,參考荷蘭一項研究報告,8%的IMT差異會令中風率增加41%,急性心臟病發生比率增加43%,相當於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成年人之間所見的IMT差異,由此反映PM2.5空氣污染長遠而言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肺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教授表示:「PM2.5空氣污染可引發輕微的肺部炎症,繼而導致全身性血管炎症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透過介入預防方案可減低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治療效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例如10至20年,才能顯現出來,研究成本因而很高;IMT 這種預後早期指標的變化,則可在數個月內看到。」

糖尿病

拆解動脈粥樣硬化高危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乃現今社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亦有「全球頭號疾病殺手」之稱。除了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煙草使用和缺乏運動等傳統高危因素外,有大量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PM2.5空氣污染有關。

1種食物有助保護心臟

蒜頭內含有的蒜素,能夠抑制血小板的活躍性,具薄血及降血壓的功效,有助減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栓塞的風險。

此外,蒜素具有殺菌的功效;與維他命B1結合,更有助消除疲勞,甚至有研究稱,蒜素能還原致癌的亞硝酸銨爲硝酸鹽,從而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355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